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5的文章

累了,就走路

原以為可以清閒的光輝月份,上週被同事提醒了以後,才赫然發現自己竟然連一天假都沒留給自己。以這種方式渡過假期最多的十月,我也真是太愛國了一點...... 回顧這個月行程,才發現自己原來默默完成了五場中文與兩場英文外導。對照不久前還對帶著一群人在戶外走動這件事感到驚徨,現在卻已經習以為常;遇到路上的突發狀況,也比較可以冷靜地先判斷而不是先murmur。這種穿梭在小街巷弄之間、可以對著景物大刺刺指指點點的街頭舉動,真是一種神奇到不行的經驗。 山門外側 @ Longshan Temple, Taiwan 常常我會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跟這件事連結起來的。可能是運氣使然,可能是機緣所致,但真要追溯到源頭,大概跟去巴國這件事脫不了關係。就像前幾天認識的新朋友脫口而出的「那趟旅行真的影響妳很大厚!」說真的,我現在其實也想不起什麼具體的例證了,不過很多習慣與性格,好像真的都是從那之後留下來的。 比如說,那時候為了省錢,總是到了轉運站以後就捨不得再多搭一段車回宿舍。所以,每個禮拜來往於兩個工作城市的方式,就是三個半小時的昏沈沈客運,再加一個小時吃苦當吃補的走路程。 走一個小時的路其實不太困擾我。一方面,沿路的自然風景就是最好的旅伴,再加上偶爾出現的樹懶、青蛙或是鬣蜥;只要不是太熱,基本上我都甘之如飴。另一方面,反正太早回宿舍也沒什麼事好做,不如花點時間走路當運動。一直到今天,走路不僅成了我放鬆兼放空的消遣,還進一步成為了謀生能力的一部分。 通過這種長時間的行走,我也慢慢從中理解出一些小道理。 面對一些看不見終點的漫長任務,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盯著眼前看得見的盡頭,不停地往前走。等到了這個盡頭,再把視線放到另一個盡頭,然後再走。 再走。 再走。 或許當下你能感覺到的只有身體的疲累或心裡的空虛,但只要不停下、不離開;不管路上可能遇到什麼,也不管身邊有沒有同伴,總有一天會遇見自己心裡那片最美的風景。到時候,那股讓自己決定停下來的,也會是從此刻堅持的步伐堆砌出來的釋然與滿足。

【書摘】管理你的每個潛能

作者:Jocelyn K. Glei 譯者:陳維真 出版:圓神出版 ISBN:978-986-133-531-5 我們不能靜靜等待著完美良師來到我們身邊,引領我們發展專業技能。我們不能指望未來都有指示路標與完全篤定的方向。(p.6~7) 「追隨你的熱情」是很糟糕的建議。第一,在工作前就懷抱熱情的人很少,要求他們「追隨自己的熱情」,只會造成焦慮與失敗。第二,工作要變成愛好,原本就有的興趣遠遠不夠。 (p.23; Cal Newport) 你最需要熟練的不是特定科技,而是要熟練科技運用的通用法則。(p.51; Jocelyn K Glei) 「做得好」,重點在證明自己能力已經很強,很懂自己在做的事。「變得更好」,重點在培養能力、學習新的技能。前者是想證明自己確實聰明,後者是真的想要變聰明。(p.74; Heidi Grant Halvorson) 下一次你發現自己想著:「可是我就是不擅長這個。」請記得,你只是還不擅長而已。(p.77; Heidi Grant Halvorson) 要走得快,就自己走。要走得遠,就和大家一起走。(p.134~135; Africa idiom) 建立人際網路就像經營植物園一樣,你不會希望自己的人脈都是同一種顏色、同一種物種。你會想要有各種年齡、階段、職業、愛好的人脈,然後細心照料他們。(p.149; Sunny Bates) 錯誤難以避免,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閃開所有子彈,而是能夠迅速恢復。(p.202; Tina Seelig) 「更好的你」沒有極限,更好的你知道,刺激感就在追逐中,快樂就在行動中。把自己和「更好的你」比較,不只是為了擊敗昨天的自己而努力,反而是為了追上你現在可以成為的人而努力。(p.235; Jack Cheng) 很少見的特殊霧P封面,特別是在這種類管理的書籍裡。打開包裹的時候,除了開數比平常的小一點以外,大範圍的霧P硬是讓我的手停在它身上好幾秒。以行銷眼光來看,我覺得光這兩點就足夠讓我在書店裡注意到它;也就是說,成功一半了。 不過我當然也很有可能會錯過它,因為這種書名和這種配色,總是會讓我聯想到以前讀書時看過的那種陳腔濫調;內文通常有多到不像重點的重點列表、紙張不是淺黃色的再生紙就是有點點或細絲的蛋白色道林。但這就是網路購書的一體兩面:儘管看得見摸不著,卻能避開像我

幾段記憶

我是在基隆的鐵路旁出生的。在那些很虛無飄渺的印象裡,我彷彿還看見過火車軌道像是平地裡拔高的超大田埂;而把土地切成兩半的外側道,還種著綠得發亮、低矮整齊的黃金榕。只要火車開過,家裡便是一陣地動天搖,伴隨著震耳欲聾的不適。 不過,其實我家在我一歲的時候,就搬離了基隆。或許我是天生神童,也或許,只是另一次的記憶誤植。所以,我家的四個兄弟姐妹裡,只有我的身分證開頭字母跟大家不一樣。這,會不會是我之後走向孤鳥的預兆? 後來,我的童年開始了。跟我玩在一起的玩伴有弟弟、表弟們、舅舅、隔壁鄰居的大小哥哥們。對,我的玩伴都是男生。年紀離我最近的同性手足,我妹妹,卻在她還不懂事的時候就被她哥哥拖累,讓我對她一路看不順眼到長大。 小的時候,我爬塑膠山、爬家裡的圍牆、爬廟頂,要不是隔壁的木瓜樹太瘦弱,我猜我大概也會爬上去摘個什麼下來。我們家有一隻,或兩隻狗,隔壁哥哥家則有一大一小兩隻狗。我對我們家狗的印象很淺,只記得某天我站在家門口看著家裡那隻年紀大了的老狗獨自走遠,找尋臨終之地的背影。那個時候,我沒有開口,牠也沒有回頭。我們就這樣,靜靜地分享了某個生命最後的一點時光。 老狗走了以後,不知道過了多久,小狗也不見了。那個時候的狗好像都比我們小孩自由而任性;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對於提供吃食的宿主沒一點眷戀似地。所以,讓我留下最多印象、記得最牢的,反倒是隔壁家的小狗;那隻人來瘋的白蓬蓬博美,小小隻卻叫聲頂天。 只有一次,我叫贏牠。 那次,隔壁家的小哥哥很熱心地叫我去他家玩狗。他說,這隻小狗很特別,只親人不咬人。只要對著牠的嘴呼氣,就會親上去。我大概是表現出了半信半疑的樣子,所以他把小狗抓在懷裡,又保證了一次這隻小狗的特異功能。所以,我就乖乖地照做了。吹了幾次,小狗真的發功了。 小狗真的親了我;只不過,牠用的是牙齒。 而我叫贏了牠。 後來,我家好像就不養狗了。隔壁家大概也因為狗親了我的緣故,所以交往好像也越來越少了。再後來,我們又搬了幾次家,離開了那個地區。直到搬進現在這個家的幾年以後,某一天經過那個地區,發現那個陪我長大、擁有我童年的家,消.失.了。 消失的童年,2016 整個區域裡的房子就這麼突然不見了。巷子口兼做地磅站與雜貨店的同學家、沿著巷子裡開的鐵工廠、另一個隔壁鄰居開過的養豬廠、巷子底養了好幾隻大狼狗總是嚇哭我的五金廠、每年元宵夜裡試膽的

【戲迷看】押解-台灣文學劇場三部曲

大半年沒有看戲了。本來早前兩個月就該去看的一場戲,因為臨時掉下來的大禮一定得接,只能忍痛看著戲票變成廢紙。好容易又盼到從年初就期待著的另一齣戲,當然是說什麼也要排除萬難。 這幾年開始嘗試看不同的戲種,從純綷的看劇情看演員認真地被感動,到看環境看結構慢慢地變成看戲老鳥。某種程度上,好像也奇異地符合了這場戲的某個點。一開始知道有新戲時,我既沒看過原著,也沒看過這幾位演員的戲。單純衝著很久以前看過的第一部曲《清明時節》,以及對綠光出品的信心,就這麼買了票。 結果,當然是沒讓人失望的好看。演員、音樂,以及不同於過去轉轉轉的舞台設計,都讓人感覺新鮮;這種新鮮感甚至還讓我一度出神,搞不清自己看的這齣戲出自哪個劇團。而除了威到不行的主角演出讓我後悔沒買一樓座位之外,用了好幾個不同視角呈現出單一場景,以及其中一場的腳踏車道具又勾起我模糊的感受。手癢一查,才發現竟然又是上檔戲的舞台設計! 《押解》看板,2015@Taipei 只能說,這位舞台大師真是太厲害了。直到離開劇場,引動我思考的都還是來自於那一幕幕的火車場景。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裡,我最喜歡的就是火車了。小時候只要提到搭火車,就是可以出遠門放假的意思。儘管小時候搭火車的記憶不太好,但這種喜歡一直延續到長大,並且持續不墜。即便是在這個有了高鐵的光速年代,只要時間許可,我還是會優先搜尋搭火車的可能。 或許也是因為這種下意識的偏愛,火車居然也成為我幾份工作裡的交通工具。不管是長途三四個小時的莒光,或是只一刻多鐘的電聯,哪怕是站上了全程,火車上那種專注單純往前的心情,總是讓我嚮往且珍惜。這種只能往前的堅決,如同時間、歲月,與生命一般;如果人的心情也能夠像它們一樣,該有多瀟灑呢! 戲裡的火車從高雄開往台北,在他們的那個年代,得坐七個小時才到得了。除了目的地相同的旅人們,其他面孔來來去去;車到了上車,站到了就下車。不眷戀、不拖延、不傷春悲秋,月台上發生的喜怒哀樂彷彿前台,一進車廂,就是下戲了以後,一個人的自己。 這時候,就不必再強迫自己扮演哪個身分,不必勉強自己得說些什麼語彙,更不需要承擔那一切看輕看重看熱鬧的眼光了。火車裡的自己,是次於房間以外,最真實的自己。 藍得掉渣的某小站,2012@Taidong 火車之於我,其實有更多意義。但戲迷今晚累了,就先說到這裡。附送一片風景,下一站再繼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