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8的文章

【2018密西根】可愛的三實市

「老師,我們表現得怎麼樣?」 課程結束後,一位老師跑來問我這個問題。 在密西根待了三天才上課,加上一天半課程的相處,我開始慢慢理出這座城市與人的面貌。 The Gate way to Freedom, Detroit, Michigan 夾在幾個大城之間,密州擁有全球最密集汽車工業以及全世界第一條柏油路。談起引以自豪的精密工業,密州人如數家珍;哪棟大樓是哪家大企業總部、哪區又聚集了最多工程師......當地人對各國人士的接納,是現今難得一見的寬大。 然而,敵不過的市場力量讓大城底特律宣告破產,加上長期的治安惡名,也讓外州人一談到底城就離不開「小心喔!」「城裡不安全喔!」這樣的提醒。 當地人對此以移居城外,但堅守崗位作為因應生存之道。被解雇的順勢而為,另尋他路;沒有被裁員的就面對逆境,待勢再起。如今的底城,已經從谷底重生,不但脫離了破產,人潮店面也逐漸回流城內。 我們進城那天雖然是平日,但所到之處都能見到腳步悠哉的觀光客。走在底特律河邊遠眺去年去過的加東大城多倫多,一點也沒有肅殺危險的感覺啊。 去年去過的多倫多 密州人這種實際實在又實事求是的性格,也反映在這站的老師身上。 儘管這站參加培訓的人數不如其他站龐大,但學員個個經驗豐富,甚至有在大學任教的教授。對於課上的操作指令,密州老師們都會再三確認。這種來自學員的助力(與壓力),也讓我重新檢視了自己課程環結的設計。 此外,看得見每位學員也讓彼此的互動變得更加緊密。無論是課上或課下,頻繁的舉手發言與討論,都讓我更了解學員的需求,也更能針對問題提供客製化解法。 所以,當其中一位老師在最後一堂課結束後,問了這個每站都有人想問卻沒有人真正開口的問題時,我忍不住笑了。 密州老師的率直與真性情,從這點就表露無遺。 密州課程進行中 這兩年的海外培訓經驗讓我發現,沒有一位老師是不想進步的。不管資源多麼稀缺、不管程度多麼分歧,走進教室,老師就必須擔起一室之主的責任;任何問題,都得迎刃而解。 但即便我們提供了這麼多的研習內容,卻仍有無法解決的處境。因為每間教室裡的風景,都是這麼的獨一無二。每位老師面臨的當下,都是這麼無法一以概之。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 默默加持的三太子 與其傳遞知識,我想老師們更需要的是有系統的教學分享,與更深層的問題分析方法

【2018芝加哥】大城氣度

轉進第三大城,剛好也是這趟行程的第三站。五年前匆匆到訪,只走完千禧公園和周邊的博物館。沒想到公園邊居然有條大河,還有難得的河道導覽。 河道夕景@Chicago river 因為時間安排不同,芝城的課比前兩站少了一點。不過兩天半相處下來,也和老師們建立起不錯的默契。一開始相敬如賓的課堂,進入討論後很快就熱絡了起來。 或許是因為城市人的氣息相近,在芝城上課的這幾天,不時都讓我想起台北。一直以來,我總是認為台北教學資源充足,老師們經驗豐富。比起其他城市,台北華師應該沒有那麼需要師訓。 但或許,正是因為大家都這麼想,反而讓台北華師都更靜默了? 芝城上課中 芝城老師們身上帶著一種生活在大城市裡的沈穩感,個個看起來自信又守紀。不少老師都是身經百戰、年資比我吃過的飯還多(?)的那種。即便如此,在進行討論時,老師們仍是熱烈地參與、踴躍地分享個人看法。 這種全心投入的熱忱不只出現在芝城老師身上。課程結束後,芝城師長帶我們去參加河道導覽時遇見的資深志工,身上同樣也散發著這種大方的氣度。 再度想起自己所在的環境與城市,想起出發前忙忙碌碌的每個細節。這幾年,似乎活得太小心翼翼了啊! 芝城中文學校合照 離開芝城的前一天,當地師長帶我們進市區走了一段。幾個星期沒有放風的雙腳好像得到了救贖,越走就越覺得全身輕盈了起來。 一回生,二回熟。行程走進第三週,該適應、該生病的也都發作得差不多了。回歸平常的教學心情,開始可以反思這趟旅程給自己帶來了什麼成長。 Chicago Riverwalk 這幾年有機會貼近僑教觀察,同時累積自己的管理與課程設計能力。過程中,從貴人們身上得到的支持與信任,比我給自己的還要多。除了感謝,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 藉由在海外與僑校老師們互動得到的經驗,我對僑教學生的學習環境有了更多的認識。加上在台灣運作語文班的經驗,我慢慢體會到兩地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期待落差。 「培訓固然重要,但學生不該成為白老鼠。」想起一位教授語重心長的教誨,忽然感受到她兩難的心情。如果,能為這些學生建立起學習上的銜接,或許,也會是促進華教與僑教品質的一種幫助。

【2018休士頓】閃耀之星

和休士頓的緣分得從去年開始說起。當時拜小明老師的推薦,得到了一次遠距講座的教學機會。沒想到上完今年的遠距課沒多久,人就到當地與老師們交流了。 經過第一天對休城老師的觀察,發現此地學習步調與上一站稍有不同。當晚回旅館調整了運課細節,希望老師們能更順利地進入狀況。隔天上課感覺效果不錯,後來看到照片裡的老師們也都很投入,心裡的石頭才總算放了下來。 休城研習會 三天課程下來,我發現休城老師們熱情、主動、有衝勁的特性,促使了課堂各個角落都充滿互動的火花。儘管來參加研習會的老師年紀偏長,但玩起活動來,還是個個當仁不讓。 最讓我開心的是聽到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們,通過這三天的分組學習,在課後形成了自己的共學圈。這不僅讓參加研習這件事變得更有意義,也讓我們每到一站必先看場地、協調座位的堅持沒有白費。 課後幾位師長輪流帶我們認識休城。幾餐飯下來,也讓我們見識到所謂的德州規格。 休城第一餐:一籃肉 一個字說明:大。 無論是滿滿道地台灣味的便當,還是基本起跳半磅肉的燒烤店或十盎司的牛排店。面積超過一打台灣的德州,食物份量連外州人也嘖嘖稱奇,更何況是我們這種小島人的小鳥胃。 幾乎每餐飯吃到最後,都只能望菜興嘆。實在不是我們挑嘴,而是德州之大,真的無法只靠一張嘴征服啊! 兩人份(?!)的Meat Combo 但說起風景,這裡的老師卻異口同聲地直說休城觀光景點貧乏,除了NASA之外再無可看之處。不過在我看來,休城處處是風景。 首先,這裡的天氣好到爆表。每天踏出旅館或教室,等著我們的除了太陽還是太陽。熱辣辣的陽光伴隨著湛藍藍的晴空,一望無盡的天際與樹林,都讓我有種回到中美洲的錯覺。 而南部緊鄰墨西哥灣的騎馬(Kemah)海岸,岸邊有座外觀傳統但馬力十足的遊樂園。園裡的招牌遊樂器-木造雲霄飛車,不只讓人看著就感覺驚險,坐完一趟下來,心情也像剛征服了一頭野牛那樣刺激。 木造雲霄飛車 第一次來休城,心情卻像來見老朋友那般輕鬆。作為百年孤星與米國第四大城,休城人的豪氣與自信處處展露無遺。儘管教學資源不如台灣豐富,但老師們的熱情與創意,才是改變教學的關鍵。 希望這幾天的課程能引發老師們對教學的更多想像。感謝休城師長大力的照(餵)顧(食),也謝謝所有緣分的牽引。 休城自拍棒練習

【2018亞特蘭大】守護者

忙到最後一刻才上飛機。一路上補眠放空,龜速慢行,差點就錯過了轉機。幸虧這趟搭配了一位機靈敏捷的資深老師,混亂中倒也有驚無險地如期抵達。 first view of Peach State 亞特蘭大,這個據說是南方航運最繁忙、米國唯二辦過奧運,同時也擁有一拖拉庫起家厝企業的城市。 迎接我們的是亮晃晃的清晨陽光,以及史上最認真周到的僑教長官們。不但花了整個上午陪我們搞定會場座位,還帶著我們認識了當地前輩與校長。 第二天,還沒來得及調時差,就直接上陣教學。第一場第一棒,我有一種莫名的焦躁與興奮。第一段結束,我看見老師們的眼神從不意外的陌生,融化成有靈魂的溫暖;我知道,可以開始真正地交流了。 亞城老師好熱情 三天的密集課程下來,休息時間總會有老師對我們說辛苦了。長途飛行的確不那麼舒適,但犠牲個人的週末時間,開了幾個小時車程來的老師們,又何嘗不累呢?只要課程內容有助於教學,只要這場相遇能帶給聽者一點刺激,就都值得了。 亞城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除了假日在僑校服務,平常也在各公立學校任教。分享起教學經驗來,真的一個比一個更欲罷不能。課後甚至還有幾位老師,大方跟我分享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影片。 聽著老師們滔滔不絕地談起教室裡的風景,說著哪個學生已經被她教過幾次、哪個學生進步了幾個程度、哪個學生又因為轉到了不適合的班所以中文退步了……似乎亞城老師們在教學之外,還多了一個特別的角色。 長時間在此地耕耘,看似只是教語言課或文化課的他們,其實是父母以外,最用心看著孩子們改變的一群守護者。 這些守護者從學生初入幼兒園起,就成為他們一生一次的中文啟蒙老師。跟著學生的成長,守護者們仔細灌溉;從基本的書寫認讀、文化浸潤,到實際的語言建構、互動應用。經年累月地,守護者用他們的心血形塑出學生們對這個語言與文化的認知與想像。 亞城場佈中 相較於一期一會的我來說,這種長時間的陪伴與耐心是我無法企及的。僑校老師即便資源取得不易,但對於教學的熱忱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種能力,同樣也是在台灣的老師們需要學習的。 第二年參與僑校巡迴,少了點擔心,多了點從容。加上熟悉的米國步調,希望接下來的行程也能像第一站這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