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SOP工作坊之實現的美好

順利完成了今天的工作坊,回程的車上一路昏迷。一方面擔心自己作為頭場卻沒做好會搞砸雲飛的系列主題,一方面積累了幾天的情緒影響工作效率,搞得我兩天睡不滿兩隻手指頭。所以一放鬆就不支倒地,就算車上沒位置,站著也能睡翻天。

決定做活動設計的這個主題,其實是這一年多下來看了七八十位老師、一兩百次片段或完整的課室教學以後的感觸。以比例來看,這些老師們約莫九成都是華教圈新手。他們共同面對的狀況都是沒有入行的機會,因此也無從累積經驗。有一點積蓄的,可能願意東貼西補支撐他們繼續等缺佔位;彈盡援絕的,為了生活也就只能先轉行糊口,再看看是夢想的好運先出現,或心裡的熱情先熄滅。

所以,當他們好不容易得到這個機會時,常是不管待遇距離或單位要求如何又如何,都先一口滿滿地答應下來。然而,經驗值的累積免不了還是得從犯錯開始。看著他們在台上因為緊張而手忙腳亂、口誤筆誤打亂了教學步驟,因而失去課堂控制或得不到台下回應時,就算自己心裡多麼想幫忙,都只能忍著不直視他們。我這個壓力源,除了點頭微笑以外,什麼事都不能做。

課後討論時,多半的老師們選擇行禮如儀地完成這件事,而我通常也會賓客盡歡地結束每一場談話。有時有些心細又堅強的老師們發現我只挑基本的說,會忍不住請我說真話。但有時遇到一些自我要求特別高的老師,光是看著我或聽見我的聲音就忍不住情緒崩潰。

我不知道這幾分鐘對每一個跟我說過話的老師們有什麼改變。但我很能理解他們的處境,也清楚他們眼前的難題連現役老師都不一定搞得來。說真的,比起用指導者的角度告訴他們哪裡做得不好,我更寧願用朋友或訪談者的角色把這幾分鐘的談話花在了解他們個人身上。能夠經受起這一切的人,已經比我見過許多在業內禪定生根的優秀太多。

這種短時而大量的重覆刺激加速了我對教學的思考,也把以前某個時期的自己從休眠裡給喚醒。看著這麼多上過師資班、讀過相關系所,為了一個微弱理想堅持的老師們晝夜不休地備課做教具;然而一上了台,卻還是發生類似的問題。我不能理解,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我也不能理解,到底是什麼黑布紅布象牙布,讓這些理應比我更聰敏的新手們花了這麼多時間還找不到方法。

對我來說,教學技巧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跟其他的工作技能沒有什麼不同。只要是技巧,只要是技能,就應該可以被傳遞、被複製以及被學習;而不是像現在一人一套彷彿什麼家傳秘寶一樣。更何況現在這種資訊透明的年代,除非你打算跟Welson一起在孤島共渡餘生用冰刀拔牙,不然是不可能有秘密的。

為了證明這個想法,我在一個晚上裡寫出了文案,再用一個晚上排定課程骨架,刻意不修飾地寄給朋友。接著,就是準備內容等待開課。

活動SOP,成功!

跟其他自己上過的課比起來,這次參與的人數最少;但結束後看照片卻發現,這場似乎是我笑得最頻繁、最開心的一次。這個明顯的預期落差讓我有點意外。因為整個過程準備下來,這次是最舉棋不定、也最需要自我挖掘的一次。

過去的課泰半都是示範教學技巧,只要整理自己的上課內容,到場發揮就好。不過這次是先有想法,再透過回溯與分析,加上自我觀點的歸納與教學段落的搭配,才設計出這堂課。這種感覺說得誇張一點,或許比生出幾份論文還有成就感。

雖然來參與的老師們和當時鼓動我開這門課的人不同,但看到他們也能夠被這些內容感動,並願意在自己的教學與生活中做出改變,讓我覺得之前的糾結都值得了。而且,參與的每位老師們在短短幾個小時裡就能夠吸收理解並立即應用在下午的試教裡;他們的表現無疑地印證了只要有心,任何方法都不難。

回想自己整天的心情,不知道是因為光著腳上課還是雲飛家太舒服,從開場到收尾都輕鬆得不像第一次與這些老師們見面。而與其說來上課,不如說是分享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心得;這不僅讓自己的情緒得以有個出口釋放,也幫助了自己把一些教學的概念理得更清楚。這,應該能算得上是今年值得紀念的一件事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5分鐘的試教,面試官到底想看到什麼?

似乎又到了面試季,這幾天陸續到幾個老師的訊息詢問面試技巧。上次準備的面試技巧工作坊沒開成,剛好就趁這次把重點寫下來,給有需要的老師們參考。 面試官和開缺單位想什麼 想什麼?當然是想看到一場精彩的試教啊!一般的語言中心開缺真的都是有需求才會開,不然誰要花時間公告徵人訊息、收履歷作品、整理篩選通知面試,還要找到夠格來也願意來當面試官的老師、準備場地文件資料等等等等等。 這麼多前置作業,每一項都有成本。特別是現在這個縮衣節食的年代,願意開缺的單位,大多意味著他們真的都很需要人。所以,如果您對某個職缺有興趣,就請您認真面對這件事,尊重遊戲雙方,想清楚了再投件。 通常面試都會排上滿滿一整天,行程緊湊到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因此,準時絕對是整件事的開始;面試官手上是有名單的,如果您因故遲到而必須調整試教時間,甚至拖延到預定結束時間,那會在面試官心裡留下什麼印象,可想而知。 就算您認為,華師薪資是以鐘點計算,時薪不高不低也不一定馬上排得到課,所以不必那麼認真看待。嗯,撇開價值觀不說,教華語就是三百六十行裡的一行,沒有因為我們被稱為老師就比較高貴,也沒有因為鐘點不高就應該被嫌棄。 只要是工作,都值得應有的尊重。 Student peeking inside, 2017 試教準備三要點 1. 教學內容 教對是應該的,怎麼安排教學內容才是重點。所謂的「教對」,簡單講就是語法說明對不對、發音聲調準不準、手寫字或所有材料裡有沒有錯字。請記得,這幾項是能不能當華師最基本的能力;就跟秘書要會打字、警察知道怎麼開單一樣,沒有灰色地帶。 除了基本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表現出您的教學專業,才是及格的門檻。多數單位設定15分鐘的試教時間是有意義的;10分鐘太短看不到完整的教學段落,20分鐘又太長,要是教不好面試官可能會不小心睡著或白眼翻到太平洋。 所以,請妥善安排屬於您的15分鐘。一個完整的教學段落應該至少包含生詞、語法、練習幾個部分。假設試教現場有三位學生,您卻準備了八個生詞、兩個語法和三個練習的試教量,結果通常就是才剛開始呈現語法,就被請下台了。 15分鐘,只有900秒。加上台下的三個學生,一個人只分配到三分多鐘的時間;您要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讓每位學生都學會您準備的那些內容?就算您設計了小組練習、團體活動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是外國人,...

米國暑班小感

算是第二次正式參與暑期密集班。從管理或設計的角度來看,兩個項目同樣名為「密集」、同樣為期八週,同樣有課後活動和期中期末;框架沒有大異,內容也沒有大同,算是有點熟悉但仍得每天努力的一般課型。只不過這個項目的規模小得多,強度也明顯不如上一個,再加上這次只管學生的流利度訓練,算是半枚老師,半枚該寫論文卻大剌剌裝死的假閒人。 原以為是個太平暑日,直到前幾天的學分事件,又讓我再度感受了米國教育之大不同。 一般來說,密集的短期項目為求成本收益得宜或學習成效顯著,頂多也就開個三級。大部分的做法,是通過事先審查與學前測驗把完全不適合,或是可能變成茶包的豆子們篩掉,作為確保項目順利進行的必要犠牲。然而這裡不但一口氣開出了四級,甚至還混入了零程度的生豆和隱藏版的蟲蛀豆,真是讓人驚喜得可以。 而那顆蟲蛀豆,就是整起事件的起點。 話說該豆在項目開始後沒多久,就被老師發現蟲蛀程度不輕。但為了滿足該豆想得到學分的目標,老師決定讓他續留原級,並以加強輔導的方法希望讓他跟上其他豆子們。不過就在期中結束後,該豆突然自願請調,離開原本堅決死守的程度。對於這種改變,老師們自然是從善如流,也過了幾天相安無事天下太平的日子。 怎知週末一結束,該豆突然爆走跳到行政最高層投訴原級數老師,而且冠冕堂皇的搬出米國人最害怕聽到的理由:種族歧視。嚇懵了的米國高層自然是以學生意見為首,開始了該有的調查和談話。只不過這種看起來理性的方法,聽起來避之唯恐不及的原因,卻一點也不適用於同為「外國人」的原級數老師。原級數老師以同樣的理由回應了行政高層,而裡外不是人的高層,現在只能以「調查中」幾個字企圖減緩殺傷力。 結果,就像某塊神奇抹布自以為掩蓋了事實,卻掀起了軒然的大波。整個星期,項目裡都暗藏著蠢動而不安的氣壓,原本的幾顆芝麻,也因為這樣迅速被燉煮成了燙手的芋頭包。如今不只原級數老師,其他的老師們也感染了不滿與怨氣,配上這幾天莫名的低溫,如果這時下起七月雪,我想我也不會太大驚小怪吧。 作為半枚局外人,我想我的慶幸與感激比想像中多得更多。還好在我真槍實彈遇上這種事件以前,先讓我旁觀了一回。也還好這次項目遇上的老師們,泰半經驗老道,而且在米國滾過好長一段時間。對她們而言,這種事件無法接受,但也不像我傻得全然空白。 整件事之於我,除了印證部分米國性格與印象之外,也適時地給了我多一層的教學以外的思考。或許...

凡人的記憶

生命中有沒有哪段記憶,是你怎麼樣也不想再重現的? 我曾經在某個宗教單位工作過。不是為了信仰,也沒有高薪;之於當時的我,選擇這份工作更像是為了不離我想望的目標太遠而做的決定。 總之,我以一個外來的凡人姿態,加入了這個單位。 一開始遇到的,就是溝通問題。 宗教單位使用的詞語不同,又新又俗的我聽不懂也猜不透。開口請教,卻惹來嫌棄的白眼;彷彿覺得我的問題連三歲小孩都不如。後來我找到和我同樣是凡人,但比較有佛緣的同事,才扛過這想不到的第一關。 但接下來並沒有如我想的,關關難過關關過。 我很快發現單位裡奇妙的幾個部分。像是我的主管並不真的是我的主管,我的工作也並不真的全責屬於我,而那些不是我的項目,卻好像才是我應該認真管轄的。於是,在我多次試錯和碰壁之後,我慢慢看清這個單位的問題:資訊管道鬆散、工作權責重疊、人制先於法制。 就在我猶豫於去留之時,某天總是神隱的大主管從山裡直撥內線,在天將晚未晚之際找上我。 電話那一頭,她劈頭就是一陣吼,連珠炮似地丟出了許多某封信件裡的質疑。在質疑與質疑的空隙之間,只容得下我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沒有;彷彿與她對話的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面牆;我不需要真的說話,只需要反彈回去她想要聽的答案。 「妳還配做這個工作嗎?一點專業度都沒有。」 我不記得電話最後是怎麼結束的,只知道掛掉電話以後,連隔壁部門的同事都跑來探我。她們眼神裡透露出來的擔心,讓我知道剛才那一切,並不是第一回發生。 但我也無心探詢過往,草草地收拾離開辦公室,奔向停車場。 然後崩潰。 以前只要想起這件事,我都只想盡快揮散記憶。不過這次因為某件事又想起它,也讓我突然好奇起來,想讓它停留久一點,感受一下現在的自己有什麼心情。 說真的,心裡還是不舒服的。但有意識地泡在這種不舒服裡,我才開始看見這幾年某種外人看來很無謂的堅持從何而來。為什麼我總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才能舒心,為什麼我打從心底厭惡頤指氣使的人,為什麼我對職位或成就一點熱情也沒有。 我這種矛盾地想要站在人前、卻又極其害怕被檢視的人,唯一讓自己心安的方法,就是親自走過每一個環節,確認我不管在哪個角度,都不會心虛。 這段經歷也讓我改變了人生的方向。從當時只想著要出國,到後來願意留下來累積;從本來期許成為的通才,變成現在專精教學的發展。沒有這段歷程,我不會為自己投入這麼多;沒有這樣地被打碎,我也不會知道自己可以重塑人生。 現在我知道,一直放不下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