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1的文章

聲調教學在零程度課程中的非必要性

長久以來,聲調被認為是中文說得標準與否的關鍵,教學或研究上,也總是前仆後繼地為了聲調費盡心思。每個華語老師渺小又偉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學生能說出「最標準」的中文。 然而,聲調的「標準」是什麼? 這是什麼問題。 聲調的標準,不就是把每個音發在它該在的地方嗎? 那麼,標不標準這回事,又是誰說了算? 又是什麼怪問題。 一個外國人說的中文標不標準,找個母語是中文的人來聽聽看不就知道了嗎? 以上斜體回應,全發生在研所上課中我的腦袋裡。不過當然,研究所教授的問題怎麼可能是我這個好傻好天真的小研答得出來的呢。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是一大團毛線的線頭,真要拉起來抽絲剝繭個幾天也沒完,所以我想,就先來解決我比較在意的「標準」這回事吧。 聲調是什麼?就算沒學過漢語語音的小學生,也能告訴你:中文聲調就是「媽麻馬罵」代表的一二三四聲,一聲高高平平、二聲由下往上、三聲先低後升,還有四聲一路狂降。他們可能說不出調值214這種術語,但絕對每個人都能夠聽出來外國人的洋腔洋調。 但是,真的每個母語者發出的一聲都相同嗎? 你可以做個實驗,請一位十歲的小女孩和十八歲的男孩說個一聲的字,或看看晚間新聞主播與新聞片段中訪問的民眾說的一聲,又或,回想你自己在台上進行期末報告時和報告結束後與朋友打屁時所用的一聲;這些一聲們,它們都長得一模一樣嗎? 還有,真的在中文聲調裡,一聲就是最高的聲調嗎? 根據趙元任先生的五度制,一聲調值最高,所以標為[5-5],在注音與拼音系統中,也同樣以直橫條標示一聲。但是,常常我在教學現場中,總會見到男學生或聲線比較低的女學生拉著嗓子發出很不自然的高音;請問,那種不自然的聲調,真的會出現在日常話語中嗎?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再做個小實驗:試著唸出「大家」與「家大」這兩個詞,並感覺這兩個詞中的一聲是否都處在最高調值。如果你還有時間,也可以找另一個人來比較他說的「大家」與「家大」。 以調值表示,「大家」就是[5-1-5-5],「家大」則是[5-5-5-1]。發出「家大」的聲音可能沒有問題,但是「大家」呢?回想一下你剛剛唸的「大家」,那個「家」真的回到[5-5]調上了嗎? 可能你已經發現了,就算是一聲,也會因為發聲的人不同而有不同;就算是自己的一聲,也會因為不同場合、不同目的而產出不同的一聲。所以我們可以推論,不是每個母語者的一

開箱與Q3小整理

一個小懶散,開箱一拖就是一個月。 真是太要不得了。 從六月開始,一路的移動、停留、適應與改變,事件以太過迅速的方式出現然後消失,而我在離開與停下之間,彷彿獲得了許多,卻又像是什麼都抓不住的一手虛空。 結果成為一臉驚恐。結果腦袋就當機在滿堆文件之中。 好吧,那就重新啟動。 六月到九月,雖然不是標準的Q3,但反正剛好是三個月,反正剛好處在新舊循環之間,又反正剛好到處走了一圈心情感想特別多,那麼就從Q3總整開始吧。 先是去了北京見世面。人多地大種類雜,八九個禮拜下來,大概可以濃縮成「過度」兩個字。 接著去了新加坡發表。人不少地不大族群還是很雜,短短幾天的征戰同樣也讓人心有戚戚焉。 對照去年一整年的埋頭苦讀/寫,這個Q算是大大的放鬆,同時也是大大的精進與警惕。不同於過去的教學或現在還搆不上邊的研究,在這個Q裡面,我看見西方的做法、體會到東方的文化,還在兼併東西的國家裡,感受到雙邊的競爭與糾葛。 太衝突,但也太好玩。 這讓我有一種重新認識華語教學的感覺。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寫部落的動力。所以這裡會是一個練習場。以我目前的習慣,這裡應該會是一個堆滿大小東西的雜亂練習場。不過有什麼關係呢,反正這裡是,練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