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可以清閒的光輝月份,上週被同事提醒了以後,才赫然發現自己竟然連一天假都沒留給自己。以這種方式渡過假期最多的十月,我也真是太愛國了一點...... 回顧這個月行程,才發現自己原來默默完成了五場中文與兩場英文外導。對照不久前還對帶著一群人在戶外走動這件事感到驚徨,現在卻已經習以為常;遇到路上的突發狀況,也比較可以冷靜地先判斷而不是先murmur。這種穿梭在小街巷弄之間、可以對著景物大刺刺指指點點的街頭舉動,真是一種神奇到不行的經驗。 山門外側 @ Longshan Temple, Taiwan 常常我會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跟這件事連結起來的。可能是運氣使然,可能是機緣所致,但真要追溯到源頭,大概跟去巴國這件事脫不了關係。就像前幾天認識的新朋友脫口而出的「那趟旅行真的影響妳很大厚!」說真的,我現在其實也想不起什麼具體的例證了,不過很多習慣與性格,好像真的都是從那之後留下來的。 比如說,那時候為了省錢,總是到了轉運站以後就捨不得再多搭一段車回宿舍。所以,每個禮拜來往於兩個工作城市的方式,就是三個半小時的昏沈沈客運,再加一個小時吃苦當吃補的走路程。 走一個小時的路其實不太困擾我。一方面,沿路的自然風景就是最好的旅伴,再加上偶爾出現的樹懶、青蛙或是鬣蜥;只要不是太熱,基本上我都甘之如飴。另一方面,反正太早回宿舍也沒什麼事好做,不如花點時間走路當運動。一直到今天,走路不僅成了我放鬆兼放空的消遣,還進一步成為了謀生能力的一部分。 通過這種長時間的行走,我也慢慢從中理解出一些小道理。 面對一些看不見終點的漫長任務,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盯著眼前看得見的盡頭,不停地往前走。等到了這個盡頭,再把視線放到另一個盡頭,然後再走。 再走。 再走。 或許當下你能感覺到的只有身體的疲累或心裡的空虛,但只要不停下、不離開;不管路上可能遇到什麼,也不管身邊有沒有同伴,總有一天會遇見自己心裡那片最美的風景。到時候,那股讓自己決定停下來的,也會是從此刻堅持的步伐堆砌出來的釋然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