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celyn K. Glei
譯者:陳維真
出版:圓神出版
ISBN:978-986-133-531-5
- 我們不能靜靜等待著完美良師來到我們身邊,引領我們發展專業技能。我們不能指望未來都有指示路標與完全篤定的方向。(p.6~7)
- 「追隨你的熱情」是很糟糕的建議。第一,在工作前就懷抱熱情的人很少,要求他們「追隨自己的熱情」,只會造成焦慮與失敗。第二,工作要變成愛好,原本就有的興趣遠遠不夠。 (p.23; Cal Newport)
- 你最需要熟練的不是特定科技,而是要熟練科技運用的通用法則。(p.51; Jocelyn K Glei)
- 「做得好」,重點在證明自己能力已經很強,很懂自己在做的事。「變得更好」,重點在培養能力、學習新的技能。前者是想證明自己確實聰明,後者是真的想要變聰明。(p.74; Heidi Grant Halvorson)
- 下一次你發現自己想著:「可是我就是不擅長這個。」請記得,你只是還不擅長而已。(p.77; Heidi Grant Halvorson)
- 要走得快,就自己走。要走得遠,就和大家一起走。(p.134~135; Africa idiom)
- 建立人際網路就像經營植物園一樣,你不會希望自己的人脈都是同一種顏色、同一種物種。你會想要有各種年齡、階段、職業、愛好的人脈,然後細心照料他們。(p.149; Sunny Bates)
- 錯誤難以避免,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閃開所有子彈,而是能夠迅速恢復。(p.202; Tina Seelig)
- 「更好的你」沒有極限,更好的你知道,刺激感就在追逐中,快樂就在行動中。把自己和「更好的你」比較,不只是為了擊敗昨天的自己而努力,反而是為了追上你現在可以成為的人而努力。(p.235; Jack Cheng)
很少見的特殊霧P封面,特別是在這種類管理的書籍裡。打開包裹的時候,除了開數比平常的小一點以外,大範圍的霧P硬是讓我的手停在它身上好幾秒。以行銷眼光來看,我覺得光這兩點就足夠讓我在書店裡注意到它;也就是說,成功一半了。
不過我當然也很有可能會錯過它,因為這種書名和這種配色,總是會讓我聯想到以前讀書時看過的那種陳腔濫調;內文通常有多到不像重點的重點列表、紙張不是淺黃色的再生紙就是有點點或細絲的蛋白色道林。但這就是網路購書的一體兩面:儘管看得見摸不著,卻能避開像我這種先入為主的視覺偏頗。只是即便我已經線上試讀過,在真正打開這本書以前,仍然不免偷偷做了兩個深呼吸。
簡單說,這本書其實是許多名人的短文集結,就像某種以管理創新為名的研討會論文集那樣。這個意思不是說它不好,只是如果你投過學術摘要或看過類似的短文集結著作,你大概就可以感覺到篇與篇之間存在的差異。雖說鳳梨假裝不了蘋果,但雞蛋芭樂各有所好;我喜歡的篇章不一定就是每個人都認同的觀點,我看不順眼的,大概也只是因為自己的資質不佳。
說得好像這本書很糟糕一樣。其實整體來說,這本書算是近期讀過很不錯的書,特別是在編輯與用色方面。我很喜歡每個章節起始的格言和結尾的重點複習;格言簡潔有力、重點不多不少,加上滿版藍黑色的出血設計,直接讓人連劃重點都省了,有夠方便der~
除了試讀的章節深得我心以外,最後的結語文章「更好的你」更是整個大中。Jack Cheng用電影鏡頭的方式把未來更好的自己描繪得栩栩如生,接著再逐漸地把現在的自己疊合;這種從遠景到近景、從外觀到心理的描寫,光看文字就讓人超有畫面,幾乎算是我看過最畫龍點睛的結尾了。
個人覺得,能夠把這幾篇主題各異、領域不同的文章整理成邏輯順暢、具備閱讀脈絡的人真的很不簡單。儘管原文編者只在書裡貢獻了一篇,但會寫跟會編是兩件事。就像會教中文跟會教別人怎麼教中文一樣,其中動用的資源是完全不同的。而光是讓我看到這一點,這本書就已經值回書價,更何況節錄完重點發現赫赫然長達六頁之後,又讓我覺得賺到了一回。
題外話,以前對霧P都沒什麼感受,但這本書的霧P愈摸愈覺得表面彷彿存在一種細微的汗毛感。認真感覺起來,倒有幾分像在摸素燒坯一樣;溫溫的、粗粗的,有點安心的。或許,這也是中文版編輯想傳達給讀者的感受?
PS.
霧P:摸起來不光滑的印刷品表面,視覺看起來不反光;常見在散文或軟性文章一類的封面上,作用是增加印刷品的優雅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