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過這種經驗嗎?想要好好拍下美麗的瞬間,也明明認真用力拍了一陣,結果卻發現還是只留下一堆手抖的照片。
原來學生仗著自己的聽力不錯,就算看不懂課文,也死撐著不問不說。到了需要小組練習時,才卡在那裡問同學XX字的意思。我問學生為什麼不問,結果這酷酷的年青人也只是聳聳肩,一副大家都這樣的感覺。
最近帶的一個班,就給了我這種感覺。
明明學生個個素質都很好,也有意願好好學習,但不知道為什麼,上起課來就是少了一點從容,甚至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
於是我增加了更多課堂元素,還加入了平常不用的學習輔助,希望提高學生的興趣,掃清學習上的閱讀障礙。但不管我再用力,學生們的反應仍然不如我預期的那麼好。
如果您是我,這個時候會怎麼做呢?
以下是我採取的四個步驟。
以下是我採取的四個步驟。
1. 放慢節奏
我的上課節奏通常是快講慢練。遇到學生反應不如預期的時候,我會把時間多花在練習上,以方便進行個別解惑。但這班學生理解順暢,卻反而在練習時大卡關;後來我把速度放慢,才發現問題出在閱讀。
原來學生仗著自己的聽力不錯,就算看不懂課文,也死撐著不問不說。到了需要小組練習時,才卡在那裡問同學XX字的意思。我問學生為什麼不問,結果這酷酷的年青人也只是聳聳肩,一副大家都這樣的感覺。
通常我們會以為西方學生比起東方學生更懂得主動發問、爭取自己的權益。但我這兩年發現,被動等待餵食的西方學生其實也不少。老師作為課堂裡的推動者,在沒有得到預期的反應、也沒有學生回饋時,就需要靠自己主動找出癥結所在,並盡早解決。
以前我會把這種能力歸類在經驗和個人對環境的感知力。但認識了簡報教練福哥後,我發現,其實只要在課中或課後花個五分鐘即時檢討、如實記錄,就能有效提高自我觀察與改善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正是老師能讓課程變得更好的課室軟實力。
以前我會把這種能力歸類在經驗和個人對環境的感知力。但認識了簡報教練福哥後,我發現,其實只要在課中或課後花個五分鐘即時檢討、如實記錄,就能有效提高自我觀察與改善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正是老師能讓課程變得更好的課室軟實力。
2. 重新檢視
上課第一天,我就發現學生的個別能力有非常大的落差;兩位學生讀寫速度超快,另外兩位卻連寫好一個字都有困難。口說表現則完全相反,儘管學生們都有華裔背景,但在話語輸出量和速度上,差不多就是外國學生PK母語者那樣殘酷。
在調整有限的選擇下,我只能趁課堂的空閒時間找學生個別詢問。了解學生對這門課的期望是什麼、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有什麼階段性的目標。從一對一的討論裡,我可以掌握學生的性格和學習習慣,甚至是從何而來為誰而去。
所謂知己知彼;這些資訊不但有助於設計出更貼近學生需求的課程,更能夠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
所謂知己知彼;這些資訊不但有助於設計出更貼近學生需求的課程,更能夠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
3. 啟動調整
重新確定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後,我針對課堂節奏和教學方法都做了調整。首先我把上課進度調慢。這班學生來上課的時間剛好處於他們的暑休假期,因此有的只為了把空白的時間填滿,有的則是被半勸半將就地回來陪家人。
與其逼他們學好學滿,不如多給一點空間,讓他們學習怎麼學習。
其次,我捨棄常用的問答技巧,改用講述加練習、再搭配逐漸拉長的個人報告,讓這班偶包超重、正在轉大人的學生可以避免隨時被注意的尷尬。雖然我自己用講述法用到不太好受,但學生上課不再像驚弓之鳥,也能夠在聽課時好好吸收,我也能更快速注意到學生的反應,簡直一舉好幾得。
與其逼他們學好學滿,不如多給一點空間,讓他們學習怎麼學習。
其次,我捨棄常用的問答技巧,改用講述加練習、再搭配逐漸拉長的個人報告,讓這班偶包超重、正在轉大人的學生可以避免隨時被注意的尷尬。雖然我自己用講述法用到不太好受,但學生上課不再像驚弓之鳥,也能夠在聽課時好好吸收,我也能更快速注意到學生的反應,簡直一舉好幾得。
4. 成效累積
照著這樣的調整上完課後,當天我就明顯感覺學生反應好很多。我記下當天運課的重點,陸續又調整了後續的課程。而隨著成功的經驗慢慢累積,班上的氣氛也變得比較輕鬆了。甚至在路上遇見我時,還會主動來找我打招呼。
當時我勉強接下了這個班,但其實心理和生理的疲憊都到達一個臨界點,我想也是這次卡關的成因之一。但通過這次經驗,我整理出了運課卡關時的四個步驟。不但如此,我還學到了三件事,最後也一併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第一,教學法沒有好壞,只要對學生有幫助,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二,三個短跑加起來不會比一個長跑輕鬆。接課不要勉強,精神狀態會反映在工作成效上;
三,只要有參與分班的機會,不管有天大的事,都一定要去!
我學到的三件事
從印尼回來後剛好過了十週。這十週我一共帶了四個短期班,其中三個像短跑一樣,加起來一共九週。這個班是最後的一個,也是我覺得整個夏天最吃力的一個。當時我勉強接下了這個班,但其實心理和生理的疲憊都到達一個臨界點,我想也是這次卡關的成因之一。但通過這次經驗,我整理出了運課卡關時的四個步驟。不但如此,我還學到了三件事,最後也一併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第一,教學法沒有好壞,只要對學生有幫助,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二,三個短跑加起來不會比一個長跑輕鬆。接課不要勉強,精神狀態會反映在工作成效上;
三,只要有參與分班的機會,不管有天大的事,都一定要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