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從北京回來的那年,心裡就生出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卻因為無從下筆而拖拖延延到了現在。然而直到現在,我發現自己仍然處在情緒很多文字很少的狀態裡,但要是再不寫一點什麼,那些重要的一兩道情緒或許就會被往後的我消化得無影無蹤了。因此,即便主題之難,即便構想再亂,只要拿出寫論文的精神,寫,就對了。
身處北京的那時候,住的是八零年代建設的舊小區,出沒的是西三環的舊學區,發展高速的東邊大抵就去過那麼一兩次;朋友說的現代北京,大概只有某購物廣場的巨型天幕跑馬燈搆得上資格。而對於理當讓我大愛、充斥著古老建築的那座城市,如今回想起來,卻只剩下空氣裡飄飛的棉絮(污染?)、地下道載滿整車水果大聲吆喝的外地小販、同時上演鋼管熱舞和川劇變臉的酒吧,以及開在天橋角落邊的台牌咖啡店。
隨處可見歷史建築、史蹟軼聞的這座城市,原來像個外表莊嚴但內心空虛的老人。那些追逐金錢和名聲的人潮,日復一日地塞滿這座只餘下空殼的城市;而老人維持著空白的臉孔,無奈地吐納著這些往來不復見的過客。
結束實習,我搭著當時出事沒多久的動車轉往上海,為了兩週後的首次發表龜縮在友人家裡埋頭苦幹,成為身在上海卻大門不出的詭異外國人。然而,期間唯幾次的入城體驗,這座商業城卻都以輕鬆自如的姿態展示出她的嶄新與繽紛。我想這種感受和友人生活的區域有關,但即便是在信步瞎晃的舊街城裡,我卻也絲毫聞不到前一座城市裡的空。相反的,上海城給我一種滿的感覺;滿滿的新建築、滿滿的自豪,和滿滿的什麼都可能做到的氛圍。
留在我印象裡的上海城,有亮燦燦的明珠高塔、安靜井然的現代小區、和後來被漂流禽屍蓋過的那一股,充滿希望的味道。城裡的人們驕傲著她的驕傲、與有榮焉著她的蓬勃朝氣;而她以滿載的密集高樓、豔麗的彩燈景色回報舉世的注目。
帶著鮮明的上海城畫面,我回到台灣。那個時候,富麗堂皇的航廈還在藍圖裡,我走出入境室,踏進狹窄又擁擠、只得兩路人並排行動的入境大廳。接著跟著人龍走向巴士轉乘區,沿途經過的,包含臨時搭建蒼白薄弱的工地牆、黏滿固定線路膠帶但阻礙推車行進的崎嶇地板、標誌著大大的嬰兒圖樣卻凸出於行走動線的藍色洗手間標示牌。
混亂的客運售票區裡,我推著行李捏著車票被擋在出航廈的門前,因為外頭的長型候車區全被進出的旅客塞滿,回堵到航廈裡,動彈不得。悶熱的八月底,排在我前方收集推車的機場人員穿著廉價布質做成的短袖制服,經過不知道多少年的淘洗,變成如今我眼前所見的這件薄透、脫線,衣領上還有一絲破損的白色短袖制服。
門上的冷氣呼呼地吹,門外的引擎轟轟地轉。在滿是巴士熱氣與人聲嘈雜的航廈門前,那幾秒鐘,我突然從心裡生出一股深深的悲哀。這塊我生長的土地、這座我再晚出門都不感覺害怕的城市、這個自詡為開放進步的島嶼,原來早已經打從心底裡徹頭徹尾的,舊了。
而我的悲哀除了為眼前的他、為這片長期供養他們卻仍被漠視的她、也為理解了現實的我,和那些還不理解的他們。
身處北京的那時候,住的是八零年代建設的舊小區,出沒的是西三環的舊學區,發展高速的東邊大抵就去過那麼一兩次;朋友說的現代北京,大概只有某購物廣場的巨型天幕跑馬燈搆得上資格。而對於理當讓我大愛、充斥著古老建築的那座城市,如今回想起來,卻只剩下空氣裡飄飛的棉絮(污染?)、地下道載滿整車水果大聲吆喝的外地小販、同時上演鋼管熱舞和川劇變臉的酒吧,以及開在天橋角落邊的台牌咖啡店。
隨處可見歷史建築、史蹟軼聞的這座城市,原來像個外表莊嚴但內心空虛的老人。那些追逐金錢和名聲的人潮,日復一日地塞滿這座只餘下空殼的城市;而老人維持著空白的臉孔,無奈地吐納著這些往來不復見的過客。
結束實習,我搭著當時出事沒多久的動車轉往上海,為了兩週後的首次發表龜縮在友人家裡埋頭苦幹,成為身在上海卻大門不出的詭異外國人。然而,期間唯幾次的入城體驗,這座商業城卻都以輕鬆自如的姿態展示出她的嶄新與繽紛。我想這種感受和友人生活的區域有關,但即便是在信步瞎晃的舊街城裡,我卻也絲毫聞不到前一座城市裡的空。相反的,上海城給我一種滿的感覺;滿滿的新建築、滿滿的自豪,和滿滿的什麼都可能做到的氛圍。
留在我印象裡的上海城,有亮燦燦的明珠高塔、安靜井然的現代小區、和後來被漂流禽屍蓋過的那一股,充滿希望的味道。城裡的人們驕傲著她的驕傲、與有榮焉著她的蓬勃朝氣;而她以滿載的密集高樓、豔麗的彩燈景色回報舉世的注目。
帶著鮮明的上海城畫面,我回到台灣。那個時候,富麗堂皇的航廈還在藍圖裡,我走出入境室,踏進狹窄又擁擠、只得兩路人並排行動的入境大廳。接著跟著人龍走向巴士轉乘區,沿途經過的,包含臨時搭建蒼白薄弱的工地牆、黏滿固定線路膠帶但阻礙推車行進的崎嶇地板、標誌著大大的嬰兒圖樣卻凸出於行走動線的藍色洗手間標示牌。
混亂的客運售票區裡,我推著行李捏著車票被擋在出航廈的門前,因為外頭的長型候車區全被進出的旅客塞滿,回堵到航廈裡,動彈不得。悶熱的八月底,排在我前方收集推車的機場人員穿著廉價布質做成的短袖制服,經過不知道多少年的淘洗,變成如今我眼前所見的這件薄透、脫線,衣領上還有一絲破損的白色短袖制服。
門上的冷氣呼呼地吹,門外的引擎轟轟地轉。在滿是巴士熱氣與人聲嘈雜的航廈門前,那幾秒鐘,我突然從心裡生出一股深深的悲哀。這塊我生長的土地、這座我再晚出門都不感覺害怕的城市、這個自詡為開放進步的島嶼,原來早已經打從心底裡徹頭徹尾的,舊了。
而我的悲哀除了為眼前的他、為這片長期供養他們卻仍被漠視的她、也為理解了現實的我,和那些還不理解的他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