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參加大米國的外語年會,也是第一次在這個會議裡發表。想想,距離上一次的海外發表都已經三年了;當時剛結束北京實習,準備與論文大魔王正面相對,而這次,卻已經從塔裡離開前往下一站了。悄無聲息的時間,大概只顯影在我愈來愈多的白髮上吧!
久聞ACTFL(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的大名,又適逢人在美國,因此去年獻出的第一次純粹就只是為了參加而參加。抱著一種朝聖兼玩耍的劉姥姥心情、轉了好幾趟的國內飛機,總算在到達時才把真相大了個白。這個我自以為是放大版ETA的年會,原來是從幼稚園到高教單位、除了英語以外的所有在美教學語言,全都歸屬於該會議所指涉的範疇之內的。但凡中西法日德以俄,想得到的幾個主要外國語言都得見其中,而且光是會議手冊就上達百頁,更遑論會議場地規模或參與者之眾了。
有鑑於上次無頭蒼蠅式的瞎晃,今年我也總算比較像個正常的與會者了。第一天進場,首衝展場繞繞各攤位順便領免費咖啡。從廊外看進比擬世貿展館的展場,滿滿的人頭竄動與攤商雲集,再次讓人感受到美國市場之廣大,以及教學周邊市場的無限可能與競爭。實際進場以後,發現許多新組織與大步躍進的科技;即便沒有找到發展完備的企業或產品,但已經出現不容忽視的新興力量。
所以同樣的,像國家教育這種異常龐大的體系,就算必須面對遲早的變革,仍然需要足量的時間消化眼前這些人力與更多看不見的人類行為才可能推進到下一個階段。而在那之前,同志們仍須努力。
結束想看想聽的,今年另一件重要的個人任務是發表。去年朋友們提議投稿時,儘管我對學術發展不在行,但抱著無可無不可的心情,想說嘗試一下也無妨。後來得知投稿獲選之際,正好是忙著準備口試之時,因此也沒有對這場發表特別有感。不過隨著時間過去,直到一起發表的朋友們總算從四方聚首面對面討論細節時,我才赫然發現原來這個會議的投稿錄取率竟然只有一半,而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隨意!
久聞ACTFL(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的大名,又適逢人在美國,因此去年獻出的第一次純粹就只是為了參加而參加。抱著一種朝聖兼玩耍的劉姥姥心情、轉了好幾趟的國內飛機,總算在到達時才把真相大了個白。這個我自以為是放大版ETA的年會,原來是從幼稚園到高教單位、除了英語以外的所有在美教學語言,全都歸屬於該會議所指涉的範疇之內的。但凡中西法日德以俄,想得到的幾個主要外國語言都得見其中,而且光是會議手冊就上達百頁,更遑論會議場地規模或參與者之眾了。
有鑑於上次無頭蒼蠅式的瞎晃,今年我也總算比較像個正常的與會者了。第一天進場,首衝展場繞繞各攤位
因為個人偏好,幾天下來聽的演講場次大多偏向市場面與實作面。愈來愈紅的大數據、移動學習,甚至海外遊學都出現不少實證與實際應用的結果發表。而教學實作的幾個場次,則讓人重新感受到由講師身上漫溢出來的投入,以及學習者從實作中掌握訣竅的那種快樂。撇開必須與世界腳步並進的趨勢或預言,回歸到教與學的互動本質上,要想達到學習成效,仍然只需要現場者願意注入燃燒的那股熱情。
此外,看著會場裡來去如織的與會者,想著這些人可能的背景與面對的場域。映照前段時間聽聞或閱讀的不少關於美國教育系統的種種,發現自己似乎過度採信了杜老的說法。的確,杜老的高教消亡說對我有著舉足的影響,但就像幾十年前大肆張揚過的出版末日論,即便紙本出版品真的大量萎縮了,人們亙久以來的習慣卻使得紙本市場至今仍佔有一定地位。所以同樣的,像國家教育這種異常龐大的體系,就算必須面對遲早的變革,仍然需要足量的時間消化眼前這些人力與更多看不見的人類行為才可能推進到下一個階段。而在那之前,同志們仍須努力。
2014 ACTFL,San Antonio TX |
受到這個威力太強大的驚嚇,幾天以來因時差與工作壓力的疲累居然消散得無影無踪。回到旅館,馬上開啟難得清醒的腦袋重新檢視自己的發表內容,加上這兩天聽講得到的想法,再度梳理了自己想表達的重點。而藉由這個動作,我也重新記起當時身為執行者的感受;「計劃-執行-檢視」的學習循環,果然是缺一不可。
發表當天,所幸來了幾個熟悉的面孔,以及願意早起選擇我們場次的老師們。加上展場工作人員以及學弟妹們的幫忙,總算是順利完成了這件要事。而我也非常慶幸自己決定前來參與,儘管曾經猶疑不定、儘管出發前風雨不斷,但這種與主要學習者市場的交流與觀察,是一種與世界連結的必須,也是一種每間教室都不孤單的證明。
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只要串連起群體裡的每一個人,就可能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也可能形塑出個人能力無法企及的新局面。如果未來的改變無可避免,那我希望至少自己可以是主動的那一方。
發表當天,所幸來了幾個熟悉的面孔,以及願意早起選擇我們場次的老師們。加上展場工作人員以及學弟妹們的幫忙,總算是順利完成了這件要事。而我也非常慶幸自己決定前來參與,儘管曾經猶疑不定、儘管出發前風雨不斷,但這種與主要學習者市場的交流與觀察,是一種與世界連結的必須,也是一種每間教室都不孤單的證明。
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只要串連起群體裡的每一個人,就可能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也可能形塑出個人能力無法企及的新局面。如果未來的改變無可避免,那我希望至少自己可以是主動的那一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