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eter Thiel
譯者:季晶晶
出版:天下雜誌
ISBN:978-986-241-953-3
- 進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水平/延伸式(horizontal/extensive)的進步,一種是垂直/密集式(vertical/intensive)的進步。水平式進步是複製已經成功的方法,是從1到n;垂直式的進步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是從0到1。(P.15)
- 大膽冒險比無聊瑣碎好;壞計劃比沒計劃好;競爭市場賺不到錢;銷售與產品一樣重要。(P.35)
- 如果想要創造、並長久留住價值,不應該建立一個沒有差異化的產品模式。(P.39)
- 競爭是一種意識型態,一種充斥在我們社會、扭曲我們想法的意識型態。我們鼓吹競爭、內化競爭的必要,而且制定相關法規。結果我們把自己困住,得到的愈來愈少。(P.53)
- 不確定的樂觀主義無法持續;如果沒有計劃未來,未來怎麼可能會更好?(P.109)
- 人生不是投資組合,一個人不可能為了把人生多元化,同時留住十幾份可能性差不多的工作;你該全神貫注在擅長的事情上。(P.126-127)
- 時間是最有價值的資產,不該拿來和沒有相同願景的人共事。(P.165)
- 真正阻擋進步的事是做一樣的事;做「不一樣」的事才真的對社會有益。(P.227)
很久沒看商管書了。雖然從這本複習有點小卡,不過大致還算能夠吸收。其中最有共鳴的例子就是作者寫得最心有戚戚焉的教育制度(P.54)。譯者整整一頁傳達出作者對現行教育制度的批判,讀得我血脈賁張點頭如搗蒜,想說總算也有人看到這種撥正反亂的奇怪制度問題。這種隨機買來卻在書裡撿到寶的興奮心情,甚至讓我等不及全本讀完就急急地催促朋友跳讀來分享。
除此之外,書裡談論人們看待未來的方法也讓人覺得挺有意思。不管你認為世界的未來將走向悲觀或樂觀,只要對未來有所計劃、知道自己該往哪兒去,怎麼樣,都是可能走到一個結果的。可是,如果你對未來沒有目標、也不做計劃,即便你認為未來美好一片,最終仍可能得到茫然無著的結果。
整體來說,讀這本書時偶有三兩火花引人思考。貫徹全書的創新力、差異性與對未來的計劃能力都讓人頻頻點頭,但由於自己並非這本書的主要目標讀者,激勵效果其實不如當時預期。但也有可能是創業這種萬年不衰的商管話題,在前一本書裡已經看到更落實的方式,所以這本書針對的新創企業對我這枚小人物來說,真的沒有太大的推動力。
作為找回商管腦的系列書籍之一,《從零到一》仍然是本醒腦的可讀之書。書裡也有不少值得摘記的佳句,挑了幾句好的分享上來;以後有時間,讀讀原文版或許會更有收穫吧!
2015/02/11 Updated
今天和朋友聊起這篇書摘。
朋友顯然對於計劃這回事有不同看法,也不怎麼認同做計劃之必要。的確,人生很多時候的計劃總是趕不上老天的變化,就連自己小時候都耗費過大把光陰在製作完美的年度計劃表,以及年末望表興嘆搥心肝這些事上。
然而身為曾經片刻不差的企管人,即便後來轉型成散漫腦袋一顆,設定計劃之於我仍舊是大事一件;差別只在於把「完美」替換成「可實行」。可實行的計劃,是預留空間給變化,是只面對真正可使用的資源,是實際估算自己的時間與能力。計劃一定會改變,但有計劃的面對或準備面對改變,遠遠強過沒計劃時的措手不及。
所以,計劃還是得做的。而這本中英版本都大熱的書,也是可以在設定可實行計劃的空檔時讀一讀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