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進一下從年初就斷掉,一直想接上但直到最近才有力氣的思緒。
那段時間陸續上完了幾個地方的培訓課,雖然稍稍圓滿了心裡的小願望,但累積下來更多的感覺其實並不是那麼好。影響所及,寫出來的文字大概比平時又模糊了許多。簡單講,就是一種偽憤青對這市場十幾年如一日的失落與無力。儘管如此,作為過往的體驗者與如今的加害者旁觀者,我還是想把看到的這些記錄下來;就算人微言輕,總也不負曾經(?)的一份子。
一直以來,多數母語者對於華語教學的認識似乎仍然停在「出國不怕沒工作、可以邊玩邊工作真開心、這人英文一定掉渣的好」,諸如此類的刻板印象。奈何在島上,除了看看偶爾出現卻總是過度樂觀的新聞,或身邊不巧剛好有個圈內人可以探聽以外,對這行感興趣的人好像只有一個光明正大窺探這個神秘行業的管道:參加師資班。
只不過,市面上的選擇看起來都大同小異。無論是大刺刺佔用了幾個月寶貴週末的上課時間、看起來每一堂都很像而且都很難入口的課程名稱,或是一貴還有一貴貴的入門費;種種種種都讓消費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雖說在家廢不如學點什麼來說嘴,但要決定把一兩個月不吃不喝才能攢下來的學費撒出去,怎麼說都不像在便利商店盲買一瓶神秘口味的飲料那麼簡單。
更何況,你還不知道這瓶飲料裡到底裝的是神仙水還是孟婆湯。
那時候的我也是這樣。一來剛出社會沒賺什麼錢,二來也不知道這個課能不能讓我拿到自己想要的那個機會。但為了那微小的機率,我這個文科門外漢也只能以這種花錢抱佛腳的姿態求神明保祐。結果,嚴正的評審當然沒有讓我如願;而我不甘於生活費只換來幾圈連回音都沒有的漣漪,只好把這個比隔夜饅頭還要硬的課程給拆吃落腹。
現在想來,幸好那個時候沒有輕易地讓我踏進這行。不然,除了多耽誤幾個拉美子弟以外,我或許會因為基底不足而迅速敗下陣來,從而失去對這行多看一眼的興致。那麼,也就可能錯過了接下來的際遇、認識不到現在身邊這麼多可愛的人們,和接觸不同國家文化的機會了。
勞騷發完,回頭講點有用的。
如果,你已經參加了師資班,也決定至少先把自己的血汗錢賺回來再考慮是否加入這一行,那麼,為了拿到那張印有山頭及自己名字的證書,影響過關與否最重要的試教可能就得多下點工夫準備;不必做滿做好,只要不辜負自己就行。試教的內容形式或要求,各山頭皆有不同;不過對學員來說都一樣,就是表演一段你在台上教中文的樣子。
要在人前講述自己不熟悉的內容,而且還要對著台下的考官表現出自己很專業的樣子,對一般的正常人來說大概是有點難度的事。然而不過這關,之前付出的一切就如同放水流一樣沒意義了;因此,就算再怎麼彆扭害怕不好意思,都得硬著頭皮站上去。
粗略地分野,普遍讓人感覺不安的點有三個:內容不熟、環境不清,和模仿不到。首先,教學內容的重點何在、怎麼呈現說明、教學環節怎麼銜接;這些最硬的部分說實話,在有限的上課時間裡真的很難學會。其次的環境指的是試教當天所有你會遇到的變數,包含試教場地裡有什麼設備、有沒有真的外國人還是考官當學生、評分標準是看投影片數量還是教具花樣;諸如此類的環境因素比較容易解決,而且可以有技巧地降低風險。最後,都說了試教是表演,表演沒有實際的臨摹對象就上場跟叫外星人跳華爾滋一樣,連我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聽起來,好像離拿到證書很遙遠?
沒關係,早點開始就好了。有佛心一點的山頭通常會提早告訴學員試教的形式;就算不是一次知道所有細節,但在收到訊息之後,你馬上可以開始的就是詳讀考題。把試教內容仔細讀個幾遍,運用課程裡教的找出教學重點,試著設計出一個大概的教學輪廓。接著,在繼續擴充訊息量的同時也將試教內容填塞得更完整。到了後段,你可以通過請教老師、與同學們討論、上網找資料等你早就會了的方法,把這個表演調整得更到位。
試教的重點在於展現你這個人是適合教學,特別是適合教華語的人才。而這個「適合」放在中文母語者身上,其實就是想知道你有沒有把中文當成一個值得教的科目。如果你認同,也真的上了課,那麼在試教上的表現應該會出現按部就班、具備可見的教學進程,內容也是可理解的,最起碼的樣子。
所以,無論你是在試教時亂了陣腳忘了把費心準備的教具全部秀出來、太害羞到一個境界所以只能對著電腦空氣和白板說話,還是因為教學設計不符環境現場而淪為乾巴巴單向講解的十分鐘;只要,只要其中出現一點點起碼的樣子,加上不算太糟的基本語音,考官們多半是不會太刁難的。畢竟,肯花錢來參加這門課的大家就是抱著對這行業的好奇心、對語言的興趣,或剛好有時間順便來上個課的而已。
其實,要說這段時間以來的師資班沒有長進也不對。對比當時我上過的課程,現在的課確實比較實用,也更貼近了真實樣貌一點點。但以全球同時期的科技發展速度來比較,這樣的變化真的不算與時俱進;這行業,還需要更多更跳脫的思維。而儘管我總是勸退眾人、忽略烏雲邊上鑲的銀線,但沒有這些前仆後繼加入的每個人,這裡也不會發展成現在這樣的小花園。
勞騷太多,建議太少;其他的就等到有人想看再寫吧!
那段時間陸續上完了幾個地方的培訓課,雖然稍稍圓滿了心裡的小願望,但累積下來更多的感覺其實並不是那麼好。影響所及,寫出來的文字大概比平時又模糊了許多。簡單講,就是一種偽憤青對這市場十幾年如一日的失落與無力。儘管如此,作為過往的體驗者與如今的
一直以來,多數母語者對於華語教學的認識似乎仍然停在「出國不怕沒工作、可以邊玩邊工作真開心、這人英文一定掉渣的好」,諸如此類的刻板印象。奈何在島上,除了看看偶爾出現卻總是過度樂觀的新聞,或身邊不巧剛好有個圈內人可以探聽以外,對這行感興趣的人好像只有一個光明正大窺探這個神秘行業的管道:參加師資班。
只不過,市面上的選擇看起來都大同小異。無論是大刺刺佔用了幾個月寶貴週末的上課時間、看起來每一堂都很像而且都很難入口的課程名稱,或是一貴還有一貴貴的入門費;種種種種都讓消費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雖說在家廢不如學點什麼來說嘴,但要決定把一兩個月不吃不喝才能攢下來的學費撒出去,怎麼說都不像在便利商店盲買一瓶神秘口味的飲料那麼簡單。
更何況,你還不知道這瓶飲料裡到底裝的是神仙水還是孟婆湯。
那時候的我也是這樣。一來剛出社會沒賺什麼錢,二來也不知道這個課能不能讓我拿到自己想要的那個機會。但為了那微小的機率,我這個文科門外漢也只能以這種花錢抱佛腳的姿態求神明保祐。結果,嚴正的評審當然沒有讓我如願;而我不甘於生活費只換來幾圈連回音都沒有的漣漪,只好把這個比隔夜饅頭還要硬的課程給拆吃落腹。
現在想來,幸好那個時候沒有輕易地讓我踏進這行。不然,除了多耽誤幾個拉美子弟以外,我或許會因為基底不足而迅速敗下陣來,從而失去對這行多看一眼的興致。那麼,也就可能錯過了接下來的際遇、認識不到現在身邊這麼多可愛的人們,和接觸不同國家文化的機會了。
勞騷發完,回頭講點有用的。
如果,你已經參加了師資班,也決定至少先把自己的血汗錢賺回來再考慮是否加入這一行,那麼,為了拿到那張印有山頭及自己名字的證書,影響過關與否最重要的試教可能就得多下點工夫準備;不必做滿做好,只要不辜負自己就行。試教的內容形式或要求,各山頭皆有不同;不過對學員來說都一樣,就是表演一段你在台上教中文的樣子。
要在人前講述自己不熟悉的內容,而且還要對著台下的考官表現出自己很專業的樣子,對一般的正常人來說大概是有點難度的事。然而不過這關,之前付出的一切就如同放水流一樣沒意義了;因此,就算再怎麼彆扭害怕不好意思,都得硬著頭皮站上去。
粗略地分野,普遍讓人感覺不安的點有三個:內容不熟、環境不清,和模仿不到。首先,教學內容的重點何在、怎麼呈現說明、教學環節怎麼銜接;這些最硬的部分說實話,在有限的上課時間裡真的很難學會。其次的環境指的是試教當天所有你會遇到的變數,包含試教場地裡有什麼設備、有沒有真的外國人還是考官當學生、評分標準是看投影片數量還是教具花樣;諸如此類的環境因素比較容易解決,而且可以有技巧地降低風險。最後,都說了試教是表演,表演沒有實際的臨摹對象就上場跟叫外星人跳華爾滋一樣,連我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聽起來,好像離拿到證書很遙遠?
沒關係,早點開始就好了。有佛心一點的山頭通常會提早告訴學員試教的形式;就算不是一次知道所有細節,但在收到訊息之後,你馬上可以開始的就是詳讀考題。把試教內容仔細讀個幾遍,運用課程裡教的找出教學重點,試著設計出一個大概的教學輪廓。接著,在繼續擴充訊息量的同時也將試教內容填塞得更完整。到了後段,你可以通過請教老師、與同學們討論、上網找資料等你早就會了的方法,把這個表演調整得更到位。
試教的重點在於展現你這個人是適合教學,特別是適合教華語的人才。而這個「適合」放在中文母語者身上,其實就是想知道你有沒有把中文當成一個值得教的科目。如果你認同,也真的上了課,那麼在試教上的表現應該會出現按部就班、具備可見的教學進程,內容也是可理解的,最起碼的樣子。
所以,無論你是在試教時亂了陣腳忘了把費心準備的教具全部秀出來、太害羞到一個境界所以只能對著電腦空氣和白板說話,還是因為教學設計不符環境現場而淪為乾巴巴單向講解的十分鐘;只要,只要其中出現一點點起碼的樣子,加上不算太糟的基本語音,考官們多半是不會太刁難的。畢竟,肯花錢來參加這門課的大家就是抱著對這行業的好奇心、對語言的興趣,或剛好有時間順便來上個課的而已。
其實,要說這段時間以來的師資班沒有長進也不對。對比當時我上過的課程,現在的課確實比較實用,也更貼近了真實樣貌一點點。但以全球同時期的科技發展速度來比較,這樣的變化真的不算與時俱進;這行業,還需要更多更跳脫的思維。而儘管我總是勸退眾人、忽略烏雲邊上鑲的銀線,但沒有這些前仆後繼加入的每個人,這裡也不會發展成現在這樣的小花園。
勞騷太多,建議太少;其他的就等到有人想看再寫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