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集談到刺激我行動的因緣,只是學生無意中的一句話。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故事其實短小得可以;但做為關鍵的稻草,我想我有必要寫下來,以免老了忘記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
故事是這樣的。當時,我們正在練課本裡的某一個語法,在幾次基本的問答操練後,進入了開放題的自由練答。投影片上,我的問題是這麼寫的:你覺得中文最難學的部分是什麼?這個從初級到高級都適用的萬用題,簡單到我連點學生唸都不必。
原來,我是希望讓他們以幾秒鐘的時間看完問題兼腦內組句,然後用語法把幾個聽到爛的回答再說一次。於是我讓問題出現,等著學生回應。但結果,卻換來一陣靜默。
嗯,我又耐心等了幾秒鐘。
仍然,靜默。
「不會是全部都很難吧?」我開玩笑地回問大家,結果惹來了一陣笑。
很好,所以靜默的問題不在看不懂句子。
「那是怎麼樣?」我開始準備鎖定呼叫目標。
「有很多。」一個比較主動的學生直接回答了,看起來腦子裡已經掙扎過好幾種答案。
「比如說什麼呢?」我退回語法引導模式,心裡邊想著剛才的操練應該再多一點才對的。
「比如說老師的品質。」
欸?
「拿老師的品質來說,有一些沒有很好。」另一位比較沈默的同學此時開口替她補全了句子。
故事說完了。不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
學生的這個回答讓我想到在面試試教或工作坊中見過的那些年輕臉龐。教學現場經驗稀缺的他們,認真地用自己吸取的所有想像展現出自己未來可能在課堂裡的樣子。他們用自認最適合的方式教給學生所有他能教的內容。
然而,無論他們準備了再炫的投影片或再厲害的教具,沒進過課堂的致命程度就像一個戰士赤手空拳上戰場一樣。讓我不解的是,這種近乎送死的行為發生在我第一次進課堂的十幾年前還情有可原;但是到現在,為什麼所謂的教學訓練卻貌似一點進步也沒有。
反觀英語教學,補教體系的新老師有職前培訓、教學影片、教具學習單等免費的教學資源供他們使用。遇到教學上的問題,有資深老師、教務同仁、甚至是總部專業人員等著幫忙。而學生就算換班級換程度,也不會因為面對到菜鳥老師而大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效。
為什麼在現在這個華語系所林立的時代,新手老師仍得赤手空拳地面對學生?
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我想到前陣子觀摩學思達課堂時的感動;單單要讓學校同意開放校園這件事,我就五體投地地佩服這些老師們。作為理應更開放的大學校園,我卻完全看不出來要到什麼時候才有這一天。
幸好,這個時代的個人不必只能再寄望無能為力的體系或制度。儘管我無法開放課堂,但我可以開放讓課堂運作的方法。因此,包括去年開過的活動設計和今年再開的備課坊,都是朝著這一路構思出來的主題。我想,如果新手能夠掌握這些技巧,應該就可以比較快上手吧!
但是,從老師與學生們身上,我發現這樣做似乎還不夠。在工作坊裡,即便老師們都確實學到了一些技巧,最後的成果呈現時仍是破綻百出;而學生在練習時說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他們是如何極盡所能地在開課前兩個月就找上我,要我帶這一期的課。
當然,我不是也不想成為什麼行雲流水的大師。每一堂課對我而言,仍然是一次次的練習挫敗再練習。偶而這些累積會回報我一點甜頭,但只要一不小心過於耽溺,就會掉進更大的陷阱。教學和導覽都一樣,只有沒命的累積,沒有一時的奇蹟。
所以,我只能拿出僅有的一點東西,作為我一介小民對制度的反動。沒意外的話,這個月應該就會公開給大家;雖然做不到齊全,但至少應該可以滿足一些有需求的新手們。不過,請原諒思考龜速的我;礙於具體做法還沒想好,有興趣的人就先等一下吧!
故事是這樣的。當時,我們正在練課本裡的某一個語法,在幾次基本的問答操練後,進入了開放題的自由練答。投影片上,我的問題是這麼寫的:你覺得中文最難學的部分是什麼?這個從初級到高級都適用的萬用題,簡單到我連點學生唸都不必。
原來,我是希望讓他們以幾秒鐘的時間看完問題兼腦內組句,然後用語法把幾個聽到爛的回答再說一次。於是我讓問題出現,等著學生回應。但結果,卻換來一陣靜默。
嗯,我又耐心等了幾秒鐘。
仍然,靜默。
「不會是全部都很難吧?」我開玩笑地回問大家,結果惹來了一陣笑。
很好,所以靜默的問題不在看不懂句子。
「那是怎麼樣?」我開始準備鎖定呼叫目標。
「有很多。」一個比較主動的學生直接回答了,看起來腦子裡已經掙扎過好幾種答案。
「比如說什麼呢?」我退回語法引導模式,心裡邊想著剛才的操練應該再多一點才對的。
「比如說老師的品質。」
欸?
「拿老師的品質來說,有一些沒有很好。」另一位比較沈默的同學此時開口替她補全了句子。
故事說完了。不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
A street view in Ximen, 2017 |
學生的這個回答讓我想到在面試試教或工作坊中見過的那些年輕臉龐。教學現場經驗稀缺的他們,認真地用自己吸取的所有想像展現出自己未來可能在課堂裡的樣子。他們用自認最適合的方式教給學生所有他能教的內容。
然而,無論他們準備了再炫的投影片或再厲害的教具,沒進過課堂的致命程度就像一個戰士赤手空拳上戰場一樣。讓我不解的是,這種近乎送死的行為發生在我第一次進課堂的十幾年前還情有可原;但是到現在,為什麼所謂的教學訓練卻貌似一點進步也沒有。
反觀英語教學,補教體系的新老師有職前培訓、教學影片、教具學習單等免費的教學資源供他們使用。遇到教學上的問題,有資深老師、教務同仁、甚至是總部專業人員等著幫忙。而學生就算換班級換程度,也不會因為面對到菜鳥老師而大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效。
為什麼在現在這個華語系所林立的時代,新手老師仍得赤手空拳地面對學生?
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我想到前陣子觀摩學思達課堂時的感動;單單要讓學校同意開放校園這件事,我就五體投地地佩服這些老師們。作為理應更開放的大學校園,我卻完全看不出來要到什麼時候才有這一天。
幸好,這個時代的個人不必只能再寄望無能為力的體系或制度。儘管我無法開放課堂,但我可以開放讓課堂運作的方法。因此,包括去年開過的活動設計和今年再開的備課坊,都是朝著這一路構思出來的主題。我想,如果新手能夠掌握這些技巧,應該就可以比較快上手吧!
但是,從老師與學生們身上,我發現這樣做似乎還不夠。在工作坊裡,即便老師們都確實學到了一些技巧,最後的成果呈現時仍是破綻百出;而學生在練習時說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他們是如何極盡所能地在開課前兩個月就找上我,要我帶這一期的課。
當然,我不是也不想成為什麼行雲流水的大師。每一堂課對我而言,仍然是一次次的練習挫敗再練習。偶而這些累積會回報我一點甜頭,但只要一不小心過於耽溺,就會掉進更大的陷阱。教學和導覽都一樣,只有沒命的累積,沒有一時的奇蹟。
所以,我只能拿出僅有的一點東西,作為我一介小民對制度的反動。沒意外的話,這個月應該就會公開給大家;雖然做不到齊全,但至少應該可以滿足一些有需求的新手們。不過,請原諒思考龜速的我;礙於具體做法還沒想好,有興趣的人就先等一下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