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我見過最cool的女老師......」
看到某位老師在課後的回饋,我百思不得其解。想著自己到底曾經在哪堂課裡說了哪些話,才會給老師留下這麼特別的印象。
直到回台整理照片,才想起第一天在棉蘭上課前,自己穿著正式的講師服,卻在現場脫鞋捲袖,跟現場人員一起排桌椅、測設備的樣子。那個時候,那位老師好像就站在我身邊......
這幾年去了不同城市與老師們交流,發現海外多半都習慣以聽講式的方式安排座位。偏偏我不擅長這種單人論述的教學,因此每到一個新的現場,就習慣自己動手調整教學空間與工具。只是沒料到場地前一天另有他用,只能等到第一天上課才能更動。
所幸棉蘭這裡的老師多、資源調動也快,一些現場狀況只要反映了,多半都能夠迅速被解決。再加上許多熱心協助的在地朋友與師長,讓我們在相對困難的環境裡完成了又一場精彩的培訓。這種眾人一心、共同克服困難的滋味,正是一件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棉蘭這個赫赫有名的城市,早在抵達雅加達的第一天就已經不斷被傳頌。人們說,棉蘭的食物蔬果都是最好吃的、棉蘭老師的中文程度是最好的、在棉蘭的學生也是中文說得最溜的......
我想像著棉蘭應該是個有如林家花園一般的書香府第,然而進入市區後,才發現我的想像過於片面。除了到處可見的閩式建築與華人臉孔以外,棉蘭同時也擁有多元宗教與種族。曾在此地三百多年的荷式建築,如今也成為當地的重要機關或紀念場所。
因此想當然爾,棉蘭的老師自然也有著多種面向。整體來說,棉蘭老師顯得更沈穩與內斂。即便擁有深厚的文化學識及理論基礎,卻不讓人感覺到學究或僵化。許多次的課程互動裡,我都可以感受到即便是背景各異的老師在發言,他們的身上卻隱隱散發出同一種堅毅自信的特質。
此外,這裡的老師年齡分布也不像前兩站的明顯年輕或年長,而更像是個常態發展的教學圈。多數的老師都如同母語者一般熟練地使用中文交流,不管是跟我或跟當地老師,幾乎都不見因語言而溝通失誤的情形。
看著課上課下的這些情形,想著其他城市友人們讚頌的棉蘭特色,以及當地長輩們訴說過的早前時光......我突然解開了心裡對這裡的疑惑!
印尼三十餘年的教學禁令,對全國的華人都起了不小的影響。當時有能力出逃的只能離鄉,必須留下的或者藏書藏語,藉以逃避緝查;或者,就只能放棄傳承母語與文化的心願。
當多數的華人華城都被這政策影響,逐漸失去了對華語與文化的知識時,棉蘭,是僅有最堅毅守著語言與文化傳承的華城。這種曾經共度艱辛、好不容易熬過苦難的經歷,如今投射在棉蘭老師們身上,成為一種獨特的剛毅謹慎特質。
看到某位老師在課後的回饋,我百思不得其解。想著自己到底曾經在哪堂課裡說了哪些話,才會給老師留下這麼特別的印象。
是這樣Cool嗎? XD |
直到回台整理照片,才想起第一天在棉蘭上課前,自己穿著正式的講師服,卻在現場脫鞋捲袖,跟現場人員一起排桌椅、測設備的樣子。那個時候,那位老師好像就站在我身邊......
所幸棉蘭這裡的老師多、資源調動也快,一些現場狀況只要反映了,多半都能夠迅速被解決。再加上許多熱心協助的在地朋友與師長,讓我們在相對困難的環境裡完成了又一場精彩的培訓。這種眾人一心、共同克服困難的滋味,正是一件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眾人場佈中 |
棉蘭這個赫赫有名的城市,早在抵達雅加達的第一天就已經不斷被傳頌。人們說,棉蘭的食物蔬果都是最好吃的、棉蘭老師的中文程度是最好的、在棉蘭的學生也是中文說得最溜的......
我想像著棉蘭應該是個有如林家花園一般的書香府第,然而進入市區後,才發現我的想像過於片面。除了到處可見的閩式建築與華人臉孔以外,棉蘭同時也擁有多元宗教與種族。曾在此地三百多年的荷式建築,如今也成為當地的重要機關或紀念場所。
棉蘭市區建築 |
因此想當然爾,棉蘭的老師自然也有著多種面向。整體來說,棉蘭老師顯得更沈穩與內斂。即便擁有深厚的文化學識及理論基礎,卻不讓人感覺到學究或僵化。許多次的課程互動裡,我都可以感受到即便是背景各異的老師在發言,他們的身上卻隱隱散發出同一種堅毅自信的特質。
此外,這裡的老師年齡分布也不像前兩站的明顯年輕或年長,而更像是個常態發展的教學圈。多數的老師都如同母語者一般熟練地使用中文交流,不管是跟我或跟當地老師,幾乎都不見因語言而溝通失誤的情形。
看著課上課下的這些情形,想著其他城市友人們讚頌的棉蘭特色,以及當地長輩們訴說過的早前時光......我突然解開了心裡對這裡的疑惑!
課後與老師合照 |
印尼三十餘年的教學禁令,對全國的華人都起了不小的影響。當時有能力出逃的只能離鄉,必須留下的或者藏書藏語,藉以逃避緝查;或者,就只能放棄傳承母語與文化的心願。
當多數的華人華城都被這政策影響,逐漸失去了對華語與文化的知識時,棉蘭,是僅有最堅毅守著語言與文化傳承的華城。這種曾經共度艱辛、好不容易熬過苦難的經歷,如今投射在棉蘭老師們身上,成為一種獨特的剛毅謹慎特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