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奇怪,曾經做過的幾份工作裡,竟然有相當比例屬於救火性質。好一些的還有兩三週交接時間,差一點的空缺了幾個月的也有。搞不清楚是個人特質問題還是現在職場趨勢,反正,當我知道就連導覽也只有其他人1/4的訓練時間就得上場的事實時,也只是「喔!」的一聲,就默默埋頭啃書去了。
不過,就算時間很短、就算工作性質再不同,職前訓練或教學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想當然爾,教學,同樣也需要被教導。對於從事教學職的人,一般印象不是跟他的學習歷程有關,就是具有特殊性格/天分。但即便是擅於表達或知識專精的人,第一步,總是需要觀摩的。
是的,教學,觀摩。而且無論是觀摩的或被觀摩的,在這件事上都需要充分地學習。
照順序,首先說觀摩者。作為領域裡的初心者,環境還沒看透、工具還沒摸熟。經驗值不高的境況下自是對真實課堂觀摩一事表現得如餓似渴。也因此,一旦得知有觀摩機會便熱乎乎地想衝進現場。再加上教學觀摩常來自實習課堂裡的指派作業之一,觀摩者更顯得理所當然必須排除萬難讓全世界都配合地完成這個得來不易的「作業」。
可是,教學工作一來不像打字或收銀,它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一群人。二來,看起來像是必繳作業的觀摩任務,實際上常是教授討人情靠關係好不容易才求來給這些觀摩者的機會。而在教授們千辛萬苦湊齊了這些機會之後,大概也沒有多餘心力再替你處理其它微小卻關鍵的事了;成敗,只能靠觀摩者。
這些微小而關鍵的事,這些教授們以為不需要在高教裡被特別提及的「常識」,經過血淚證明,即便在相同教育體制裡成長的人,也不一定都對「常識」具有相同的看法。此外,加上高教魔戒的影響,觀摩者有時候會忘記自己在現場裡的位置,也忘記自己只是一個,初心者。
要知道,被觀摩者可能只是迫於壓力而不得不答應開放觀摩。他/她不一定理解你的觀摩目的,當然也不知道你的來歷或你必須完成什麼作業。最重要的是,對於打開教室讓一個陌生人走進來坐在教室後面盯著看一兩個小時還不時振筆疾書的這種觀摩,他/她其實連一丁點必須性的義務也沒有。
就像是通過婚介公司被莫名其妙湊到一個飯桌上單獨吃飯的陌生男女,連長相都還看不清楚,應該不可能劈頭就談離婚協議吧?觀摩者與被觀摩者,就是兩個毫無利益交集的陌生人。這兩個人,只是因為未來可能在同一個領域裡耕耘,而不小心被暫時地指派為同組的前後輩。
說到這裡,陌生前後輩怎麼互動的「常識」應該夠清楚了。接下來,是被觀摩者的心態。
理想情況,被觀摩者應該是領域裡的佼佼者,或某項技能特別突出者,因此值得被仿效學習。通過觀摩,這種優秀能力得以被散播,成為領域裡最難得也最難以被數字衡量的技能傳承。因此,一般情況下被相中要接受觀摩,應該是一件值得引以為傲的事。
然而,拿下玫瑰色鏡片的世界是,因為地點剛好比較近時間剛好可以配合或觀摩人數剛好又太多等原因,所以選到了你/妳。這些被觀摩者當中,有些可能真的是神人級專家,有些可能是資深被觀摩老手,或者,是剛剛脫離初心第一次被觀摩的菜鳥。
第一次,不管套用到哪個情境裡,總是會被特別對待。
所以,第一次被觀摩的菜鳥常見的情形,不外乎緊張得語無倫次、跳離備課內容脫稿演出、窮盡畢生絕學以凸顯個人亮點之類的。作為菜鳥,忘詞NG或自由發揮我想都不算太奇怪,不過如果是那種想要一次盡展教學技巧簡報花招或活動設計的菜鳥,可能需要停下來,好好地再想一想。
的確,被觀摩可能是能力受到某種程度肯定的表徵。但和每天正規的課程比起來,被觀摩的時間大概佔總課時1/10的比例都不到。為了這種比例而大費周章地設計需要繁複教具的活動,或在原本可用的簡報上加進背景顏色圖片與特效,到底是為了提昇課堂的教學成效,或是單單在取悅觀摩者/滿足被觀摩者?
更何況,教室裡還有一群更重要的人。他們每天陪著你上下課,聽著你說明似懂非懂的語法、配合你進行有時候很單調的活動、盡力完成每一份像天書的作業。突然之間,教室裡來了個陌生人,接著是這一天的課程變得特別滋潤;再突然之間,陌生人消失了,而課程恢復原狀,繼續回到那個他們熟悉的樣子。
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有什麼感覺?
我想我大概受惠於第一份工作而對觀摩少一根筋,但上述兩方的問題或多或少我都經歷或旁觀過。通過不同的角色切換,我得以更理解不同角色必須面對的考量與利弊。這中間沒有什麼對與錯,因為每個人都只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然而,在滿足自我需求之際,如果能夠花一點時間再想過、如果能夠花一點心思好好溝通;以修補一些小細節的動作使整件事裡的每個角色需求都被滿足,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嗎?
對我來說,教學和導覽之所以特別,在於空間裡看似主角的人,其實必須是配角。如何讓這些或許不明白自己是主角的人能夠擔綱主演,才是配角的終極目標。而作為一個本質裡高度畏懼鏡頭與公眾演說的人,如今卻走上靠嘴巴吃飯的這種境況,真不知道該說是莫非定律發威,還是終於開了那個竅。
不過,就算時間很短、就算工作性質再不同,職前訓練或教學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想當然爾,教學,同樣也需要被教導。對於從事教學職的人,一般印象不是跟他的學習歷程有關,就是具有特殊性格/天分。但即便是擅於表達或知識專精的人,第一步,總是需要觀摩的。
是的,教學,觀摩。而且無論是觀摩的或被觀摩的,在這件事上都需要充分地學習。
照順序,首先說觀摩者。作為領域裡的初心者,環境還沒看透、工具還沒摸熟。經驗值不高的境況下自是對真實課堂觀摩一事表現得如餓似渴。也因此,一旦得知有觀摩機會便熱乎乎地想衝進現場。再加上教學觀摩常來自實習課堂裡的指派作業之一,觀摩者更顯得理所當然必須排除萬難讓全世界都配合地完成這個得來不易的「作業」。
可是,教學工作一來不像打字或收銀,它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一群人。二來,看起來像是必繳作業的觀摩任務,實際上常是教授討人情靠關係好不容易才求來給這些觀摩者的機會。而在教授們千辛萬苦湊齊了這些機會之後,大概也沒有多餘心力再替你處理其它微小卻關鍵的事了;成敗,只能靠觀摩者。
這些微小而關鍵的事,這些教授們以為不需要在高教裡被特別提及的「常識」,經過血淚證明,即便在相同教育體制裡成長的人,也不一定都對「常識」具有相同的看法。此外,加上高教魔戒的影響,觀摩者有時候會忘記自己在現場裡的位置,也忘記自己只是一個,初心者。
要知道,被觀摩者可能只是迫於壓力而不得不答應開放觀摩。他/她不一定理解你的觀摩目的,當然也不知道你的來歷或你必須完成什麼作業。最重要的是,對於打開教室讓一個陌生人走進來坐在教室後面盯著看一兩個小時還不時振筆疾書的這種觀摩,他/她其實連一丁點必須性的義務也沒有。
就像是通過婚介公司被莫名其妙湊到一個飯桌上單獨吃飯的陌生男女,連長相都還看不清楚,應該不可能劈頭就談離婚協議吧?觀摩者與被觀摩者,就是兩個毫無利益交集的陌生人。這兩個人,只是因為未來可能在同一個領域裡耕耘,而不小心被暫時地指派為同組的前後輩。
說到這裡,陌生前後輩怎麼互動的「常識」應該夠清楚了。接下來,是被觀摩者的心態。
理想情況,被觀摩者應該是領域裡的佼佼者,或某項技能特別突出者,因此值得被仿效學習。通過觀摩,這種優秀能力得以被散播,成為領域裡最難得也最難以被數字衡量的技能傳承。因此,一般情況下被相中要接受觀摩,應該是一件值得引以為傲的事。
然而,拿下玫瑰色鏡片的世界是,因為地點剛好比較近時間剛好可以配合或觀摩人數剛好又太多等原因,所以選到了你/妳。這些被觀摩者當中,有些可能真的是神人級專家,有些可能是資深被觀摩老手,或者,是剛剛脫離初心第一次被觀摩的菜鳥。
第一次,不管套用到哪個情境裡,總是會被特別對待。
所以,第一次被觀摩的菜鳥常見的情形,不外乎緊張得語無倫次、跳離備課內容脫稿演出、窮盡畢生絕學以凸顯個人亮點之類的。作為菜鳥,忘詞NG或自由發揮我想都不算太奇怪,不過如果是那種想要一次盡展教學技巧簡報花招或活動設計的菜鳥,可能需要停下來,好好地再想一想。
的確,被觀摩可能是能力受到某種程度肯定的表徵。但和每天正規的課程比起來,被觀摩的時間大概佔總課時1/10的比例都不到。為了這種比例而大費周章地設計需要繁複教具的活動,或在原本可用的簡報上加進背景顏色圖片與特效,到底是為了提昇課堂的教學成效,或是單單在取悅觀摩者/滿足被觀摩者?
更何況,教室裡還有一群更重要的人。他們每天陪著你上下課,聽著你說明似懂非懂的語法、配合你進行有時候很單調的活動、盡力完成每一份像天書的作業。突然之間,教室裡來了個陌生人,接著是這一天的課程變得特別滋潤;再突然之間,陌生人消失了,而課程恢復原狀,繼續回到那個他們熟悉的樣子。
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有什麼感覺?
我想我大概受惠於第一份工作而對觀摩少一根筋,但上述兩方的問題或多或少我都經歷或旁觀過。通過不同的角色切換,我得以更理解不同角色必須面對的考量與利弊。這中間沒有什麼對與錯,因為每個人都只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然而,在滿足自我需求之際,如果能夠花一點時間再想過、如果能夠花一點心思好好溝通;以修補一些小細節的動作使整件事裡的每個角色需求都被滿足,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嗎?
對我來說,教學和導覽之所以特別,在於空間裡看似主角的人,其實必須是配角。如何讓這些或許不明白自己是主角的人能夠擔綱主演,才是配角的終極目標。而作為一個本質裡高度畏懼鏡頭與公眾演說的人,如今卻走上靠嘴巴吃飯的這種境況,真不知道該說是莫非定律發威,還是終於開了那個竅。
陪我存活過N場導覽的戰友們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