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確定要到美加進行巡迴教學時,心裡整個超忐忑。儘管自己有些教學經驗,在多明尼加時也曾經跟僑校老師交流過,但畢竟教學對象的年齡層不同,是人都會緊張吧!
當時我一面構思交流的內容、調整已排定的行程,一面還改著專簡的發表內容。相比於七分鐘的專簡,每堂課都動輒一兩個小時的巡迴理應佔去我更多時間才對。但直到專簡結束的那天,巡迴內容都還只在我的腦子裡,沒有正式動工。
這樣說好像很看不起參加交流的老師。但事實是,直到我學會能夠在七分鐘精準傳達一個單純的理念之前,我不想隨便開始設計接下來一個月必須不斷被檢視的重要簡報。
為了這七分鐘,我在準備過程裡經過了無數次的自我詰問、一次又一次刷洗出關於教學,我自己最想說的是什麼。為了讓聽眾更快理解,我特意不使用專業術語描述情境、簡報裡也改用了台灣人習慣的注音符號,盡可能使用秒懂圖示與日常實例,減少聽眾的吸收障礙。
後來在巡迴期間,從僑校老師們對簡報內容的熱烈反應裡,我確認這麼做更深刻地傳達了自己想說的理念。而在課後與老師們的互動裡,我也發現這麼做並沒有折損自己的教學專業;原來讓各種年齡各種背景的各種人都聽得懂你的專業,是一件這麼有成就感的事。
不過,發表當天給我最深刻的震撼,是第一次上場時被叫下台的情景。
因為趕著想在中午回學校上課前發表完,硬是厚著臉皮爭取到先上場的機會。終於輪到自己時,迫不及待地趨前換電腦。好不容易設定完成、準備測試,卻發現畫面會不時消失。接著又急匆匆地找問題,發現是轉接頭會鬆脫,但又找不到其他轉接頭,情急之下只能借來雙面膠,企圖用膠帶固定轉接頭,撐過這七分鐘。
終於看不過去的福哥憲哥,兩個人聯手阻擋了我硬要上台的決定。
下午回到發表現場,我帶著從附近賣場買來、測試過的新轉接頭重新上台。完成簡報。然後得獎。
對照我在發表時瞥見的頻頻點頭,那天上午的那個搖頭畫面至今仍然深深印在我心裡。原來所謂對專業的堅持,並不是堅持讓別人感覺你說的內容很厲害;而是堅持在每一次上場時,都能夠帶給聽眾最好的呈現。
過去我習慣麻煩自己,寧願犠牲自己的空間也要求表面的氣氛和諧。但那天的經歷讓我學會,要對自己的表現有所堅持,也要替坐在台下的聽眾擔負起聽懂的責任。
總之,發表的那一天出了很多狀況,但也是這些狀況讓我在後來巡迴時完全淡定。場地事先看、設備多帶並且反覆測、機器調整不好就要求更換;雖然可能會讓巡迴的各站覺得我很機車,但我清楚自己此行,最需要處理的重點只有一個-對自己的表現有所堅持。
現在的我很堅持,因為我知道我的專業值得。我值得。
當時我一面構思交流的內容、調整已排定的行程,一面還改著專簡的發表內容。相比於七分鐘的專簡,每堂課都動輒一兩個小時的巡迴理應佔去我更多時間才對。但直到專簡結束的那天,巡迴內容都還只在我的腦子裡,沒有正式動工。
這樣說好像很看不起參加交流的老師。但事實是,直到我學會能夠在七分鐘精準傳達一個單純的理念之前,我不想隨便開始設計接下來一個月必須不斷被檢視的重要簡報。
為了這七分鐘,我在準備過程裡經過了無數次的自我詰問、一次又一次刷洗出關於教學,我自己最想說的是什麼。為了讓聽眾更快理解,我特意不使用專業術語描述情境、簡報裡也改用了台灣人習慣的注音符號,盡可能使用秒懂圖示與日常實例,減少聽眾的吸收障礙。
後來在巡迴期間,從僑校老師們對簡報內容的熱烈反應裡,我確認這麼做更深刻地傳達了自己想說的理念。而在課後與老師們的互動裡,我也發現這麼做並沒有折損自己的教學專業;原來讓各種年齡各種背景的各種人都聽得懂你的專業,是一件這麼有成就感的事。
![]() |
各站教學花絮 |
不過,發表當天給我最深刻的震撼,是第一次上場時被叫下台的情景。
因為趕著想在中午回學校上課前發表完,硬是厚著臉皮爭取到先上場的機會。終於輪到自己時,迫不及待地趨前換電腦。好不容易設定完成、準備測試,卻發現畫面會不時消失。接著又急匆匆地找問題,發現是轉接頭會鬆脫,但又找不到其他轉接頭,情急之下只能借來雙面膠,企圖用膠帶固定轉接頭,撐過這七分鐘。
終於看不過去的福哥憲哥,兩個人聯手阻擋了我硬要上台的決定。
下午回到發表現場,我帶著從附近賣場買來、測試過的新轉接頭重新上台。完成簡報。然後得獎。
對照我在發表時瞥見的頻頻點頭,那天上午的那個搖頭畫面至今仍然深深印在我心裡。原來所謂對專業的堅持,並不是堅持讓別人感覺你說的內容很厲害;而是堅持在每一次上場時,都能夠帶給聽眾最好的呈現。
過去我習慣麻煩自己,寧願犠牲自己的空間也要求表面的氣氛和諧。但那天的經歷讓我學會,要對自己的表現有所堅持,也要替坐在台下的聽眾擔負起聽懂的責任。
總之,發表的那一天出了很多狀況,但也是這些狀況讓我在後來巡迴時完全淡定。場地事先看、設備多帶並且反覆測、機器調整不好就要求更換;雖然可能會讓巡迴的各站覺得我很機車,但我清楚自己此行,最需要處理的重點只有一個-對自己的表現有所堅持。
現在的我很堅持,因為我知道我的專業值得。我值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