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第三個症狀比起來,前兩個症狀比較偏向心理障礙。通常只要老師持續提醒、施以鼓勵或刺激,多半能逐漸改善。但第三個症狀要是少了學生的堅持,老師再怎麼努力好像也使不上力。
症狀三:即將成為遠古化石生物
解法三:就地砍掉重練,重新運用學習心法鞏固新基礎
說真的,一堂複習課是改不好聲調的,而且,很多學生其實壓根沒學會聲調。既然沒學會,又要從何改起呢?從零程度學生的角度來看,中文得學的真是太多了。
認字、寫字、記部件、記發音、記聲調、學詞義、學語法、學聽辨、學表達......每次上課也就短短的幾個鐘頭,學生們沒有一刻不是燒盡腦力的學習著。下課以後,還得練字、看筆記、錄對話、寫功課。
常常在課堂練習時,我看著學生們絞盡腦汁的互動與協作,就會希望自己教得再好一點,讓他們可以學得更輕鬆一點。不過,這次大費周章的複習讓我回想起研究所時期,在語音課上一個關於零程度學生要不要教聲調的討論。
當時的討論,在我的心裡留下了一個「質疑標準」的想法。看看我們生活的世界,多少紅人名嘴發音不標準、說話顛三倒四;但人們不但都能理解、能接受,甚至還因此大受歡迎。然而教室裡的老師,卻還在計較著發音不夠滿不夠準的問題。
當我們把標準看得太僵固,就失去了容忍錯誤的彈性。於是當學生盡力發出聲調,老師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給出回饋;對、不對、低一點、高一點......彷彿只要差了那麼一點,就是學生的世界末日了。
但是但是,真的就是學語言而已,又不是賭身家。就算是太陽馬戲團的特技演員,也是有一個極限的。初學華語的這些異國學生們,帶著自己的預設而來,當然會有很多需要重新認識的地方。
只要學生能夠理解聲調在華語裡的重要性,具備自我監控的意識;要是真的發錯聲調說錯話,多半的正常人都能在互動中敏感地察覺到當下的氛圍,進而發現其中的問題。
就算是專業,也得跟生活連結。同樣的,就算是標準,也會受到時代遷移而有所改變。沒有什麼是永遠正確的,也沒有什麼是絕對不能改變的。特別是語言,這個我們賴以生存、卻又不斷受到我們的創新而變化著的工具。
症狀三:即將成為遠古化石生物
解法三:就地砍掉重練,重新運用學習心法鞏固新基礎
以下是整串的教學步驟。
1. 心機分組,平均學生程度並指定課本範圍;
2. 發相同張數字卡給各組,學生需協調討論,共同決定要寫什麼生詞;
3. 完成後換組讓學生確認生詞是否寫對,可鼓勵學生唸出來;
4. 老師逐一帶唸,確認學生聽到每個生詞的聲調;
5. 打散生詞,老師不開口只發出聲調,暖身幾次後開始搶卡片大賽;
6. 先從單音詞與44聲雙音詞開始,再陸續向較容易混淆的組合邁進;
7. 要求學生把拿到的卡片說出來,發對才算得到卡片;
8. 依可用時間調整長短。
6. 先從單音詞與44聲雙音詞開始,再陸續向較容易混淆的組合邁進;
7. 要求學生把拿到的卡片說出來,發對才算得到卡片;
8. 依可用時間調整長短。
學生自寫自練自嗨 |
認字、寫字、記部件、記發音、記聲調、學詞義、學語法、學聽辨、學表達......每次上課也就短短的幾個鐘頭,學生們沒有一刻不是燒盡腦力的學習著。下課以後,還得練字、看筆記、錄對話、寫功課。
常常在課堂練習時,我看著學生們絞盡腦汁的互動與協作,就會希望自己教得再好一點,讓他們可以學得更輕鬆一點。不過,這次大費周章的複習讓我回想起研究所時期,在語音課上一個關於零程度學生要不要教聲調的討論。
當時的討論,在我的心裡留下了一個「質疑標準」的想法。看看我們生活的世界,多少紅人名嘴發音不標準、說話顛三倒四;但人們不但都能理解、能接受,甚至還因此大受歡迎。然而教室裡的老師,卻還在計較著發音不夠滿不夠準的問題。
當我們把標準看得太僵固,就失去了容忍錯誤的彈性。於是當學生盡力發出聲調,老師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給出回饋;對、不對、低一點、高一點......彷彿只要差了那麼一點,就是學生的世界末日了。
但是但是,真的就是學語言而已,又不是賭身家。就算是太陽馬戲團的特技演員,也是有一個極限的。初學華語的這些異國學生們,帶著自己的預設而來,當然會有很多需要重新認識的地方。
只要學生能夠理解聲調在華語裡的重要性,具備自我監控的意識;要是真的發錯聲調說錯話,多半的正常人都能在互動中敏感地察覺到當下的氛圍,進而發現其中的問題。
就算是專業,也得跟生活連結。同樣的,就算是標準,也會受到時代遷移而有所改變。沒有什麼是永遠正確的,也沒有什麼是絕對不能改變的。特別是語言,這個我們賴以生存、卻又不斷受到我們的創新而變化著的工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