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實習以後,我開始陸續有一些教學機會。有的是同學pass過來的,有的是照規矩面試來的。那段時間的教學讓我開始接觸到中高級的學生,不久後也得到了一個教中高級團班的機會。後來去了大米繼續和中高級奮戰;回來後,又幸運地回鍋原本那個團班的教學行列裡。
所以算起來,中高級似乎成為我教得最頻繁的程度之一。而拜這些學生之賜,我從一開始極其痛苦地掃視新聞,到現在一天不聽新聞就渾身不舒服;不知不覺間,備課已經內化到日常生活裡,也成為每天腦袋開機就自我啟動的內建程式之一。
這些經驗裡,給我最多發揮空間與成長的大概就是回鍋班了。從一開始陪著這個班摸索發展方向,到現在有了比較牢固的運作模式;我的教學方式也從亂序發散法聚焦到能夠調整教學節奏,並累積出一些教學材料供自己逐步改善。因此,過去兩年來,每次帶這個班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課,竟然是了解學生程度與需求;教學內容的修改,反而成了次要工作。
不過這次來的學生打破了這個規律。
一開始,我並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直到過了應有的磨合期,發現班裡的氣氛還滯留在平流層狀態,才知道情況有異。按照過去的經驗,我回頭翻了上課前收到的學生資料、分班記錄,回想第一次接觸的觀察心得。雖然每次的學生狀況都不相同,但多少總有可以參照的線索。
同時我繼續觀察課堂。過去能夠引發討論的同樣內容,這次卻沒有出現該有的反應;以前能夠迅速被理解的語法呈現,現在卻遇上了鬼打牆。這次的中高級,怎麼好像沒有以前那麼高?想到稍早之前的零非零班,突然覺得我的這一季應該改名叫做名不符實季。
既然如此,那就改吧!反正當華師別的技能沒有,臨機應變倒是一流。首先,我依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調整基本的內容理解部分。包括生詞、語法,連課本例句都改成更貼近生活的話語。再來,打碎原本硬得要死的深度討論,摻進一些虛華美麗的送分題,減低學生入口的難度,順便增加他們說話的信心。
幾天下來,教室裡的空氣慢慢流動了。原本不敢看著我的學生開始能夠回答我的問題;而看似一直在放空但其實很認真在聽的另一位,也增加了開口嘗試的次數。到這裡,其實已經差不多回到一般的課堂樣貌了。然而,這樣還不到這個班應有的程度。
現在的樣子,只是給青少年吃剁碎了的幼兒食品;餵飽肚子可以,但要刺激腦袋,還差得遠。
為了趕上讓他們名實相符的結果,我繼續重組課程結構。找更容易連結主題的材料、選更能引發話輪的圖片、嵌進更容易攀爬的鷹架;只要發現可能會更好的方法,就把PPT拆掉重組。幸虧前陣子幫忙顧了幾天小小孩,培養出一點耐心,不然我大概就要這麼撞牆到期末了。
過去在教中高級師訓時,我都提過教學內容的難度應該夠深。畢竟,中高級學生就是卡在一個上不來下不去的半山腰;往上爬太累,折返回頭又失去意義。但事實上,儘管中高級學生的語言程度比零初級的好,但學習能力卻不見得會隨之成長。
相反地,學了好一陣子的中高級學生反而更容易受到挫折。就像寫論文的研究生發現搜集來的語料看不出個苗頭就灰心失意;花大錢學了某個技能卻發現自己原來一點也不想做這件事;漫長的打怪遊戲衝進倒數第二關結果突然停電沒存檔......反正,就是那種不如算算去的心情。
當然有很多中高級學生是為了攻頂而來,但我遇到的更多,卻只是情勢使然而已;因為一直學了下來,所以就理所當然地到了中高級。然而,中高級裡等著他們的或宏觀到全球局勢或微觀到古人足跡的話題,很可能跟他們的生活和興趣,一.點.關.係.也.沒.有。
想到這裡,就覺得自己好像鴨農。
但比賽是不能放棄的,更何況是當教練的我們。不管中高級生如何不情願,面對著他們的半山腰,還是得爬上去。或許他們的身心已經疲累,或許補給的糧草早已短缺,但停著不動,只是延長眼前不舒適的狀態而已。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們調整步伐與呼吸、持續鼓勵與打氣,然後等待他們準備好了,再往上前進。
每一次的學習都是新的開始,每一次的班級都是新的學習。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似乎我也就像個中高級的學生。起點已矣,終點未知;唯一確定的,就是繼續往上。調整步伐與呼吸,準備好了再前進。
PS. 順路感謝一下這個單位對我的不離不棄:)
所以算起來,中高級似乎成為我教得最頻繁的程度之一。而拜這些學生之賜,我從一開始極其痛苦地掃視新聞,到現在一天不聽新聞就渾身不舒服;不知不覺間,備課已經內化到日常生活裡,也成為每天腦袋開機就自我啟動的內建程式之一。
這些經驗裡,給我最多發揮空間與成長的大概就是回鍋班了。從一開始陪著這個班摸索發展方向,到現在有了比較牢固的運作模式;我的教學方式也從亂序發散法聚焦到能夠調整教學節奏,並累積出一些教學材料供自己逐步改善。因此,過去兩年來,每次帶這個班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課,竟然是了解學生程度與需求;教學內容的修改,反而成了次要工作。
不過這次來的學生打破了這個規律。
一開始,我並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直到過了應有的磨合期,發現班裡的氣氛還滯留在平流層狀態,才知道情況有異。按照過去的經驗,我回頭翻了上課前收到的學生資料、分班記錄,回想第一次接觸的觀察心得。雖然每次的學生狀況都不相同,但多少總有可以參照的線索。
同時我繼續觀察課堂。過去能夠引發討論的同樣內容,這次卻沒有出現該有的反應;以前能夠迅速被理解的語法呈現,現在卻遇上了鬼打牆。這次的中高級,怎麼好像沒有以前那麼高?想到稍早之前的零非零班,突然覺得我的這一季應該改名叫做名不符實季。
既然如此,那就改吧!反正當華師別的技能沒有,臨機應變倒是一流。首先,我依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調整基本的內容理解部分。包括生詞、語法,連課本例句都改成更貼近生活的話語。再來,打碎原本硬得要死的深度討論,摻進一些虛華美麗的送分題,減低學生入口的難度,順便增加他們說話的信心。
幾天下來,教室裡的空氣慢慢流動了。原本不敢看著我的學生開始能夠回答我的問題;而看似一直在放空但其實很認真在聽的另一位,也增加了開口嘗試的次數。到這裡,其實已經差不多回到一般的課堂樣貌了。然而,這樣還不到這個班應有的程度。
現在的樣子,只是給青少年吃剁碎了的幼兒食品;餵飽肚子可以,但要刺激腦袋,還差得遠。
為了趕上讓他們名實相符的結果,我繼續重組課程結構。找更容易連結主題的材料、選更能引發話輪的圖片、嵌進更容易攀爬的鷹架;只要發現可能會更好的方法,就把PPT拆掉重組。幸虧前陣子幫忙顧了幾天小小孩,培養出一點耐心,不然我大概就要這麼撞牆到期末了。
中,Taiwan |
過去在教中高級師訓時,我都提過教學內容的難度應該夠深。畢竟,中高級學生就是卡在一個上不來下不去的半山腰;往上爬太累,折返回頭又失去意義。但事實上,儘管中高級學生的語言程度比零初級的好,但學習能力卻不見得會隨之成長。
相反地,學了好一陣子的中高級學生反而更容易受到挫折。就像寫論文的研究生發現搜集來的語料看不出個苗頭就灰心失意;花大錢學了某個技能卻發現自己原來一點也不想做這件事;漫長的打怪遊戲衝進倒數第二關結果突然停電沒存檔......反正,就是那種不如算算去的心情。
當然有很多中高級學生是為了攻頂而來,但我遇到的更多,卻只是情勢使然而已;因為一直學了下來,所以就理所當然地到了中高級。然而,中高級裡等著他們的或宏觀到全球局勢或微觀到古人足跡的話題,很可能跟他們的生活和興趣,一.點.關.係.也.沒.有。
想到這裡,就覺得自己好像鴨農。
但比賽是不能放棄的,更何況是當教練的我們。不管中高級生如何不情願,面對著他們的半山腰,還是得爬上去。或許他們的身心已經疲累,或許補給的糧草早已短缺,但停著不動,只是延長眼前不舒適的狀態而已。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們調整步伐與呼吸、持續鼓勵與打氣,然後等待他們準備好了,再往上前進。
每一次的學習都是新的開始,每一次的班級都是新的學習。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似乎我也就像個中高級的學生。起點已矣,終點未知;唯一確定的,就是繼續往上。調整步伐與呼吸,準備好了再前進。
PS. 順路感謝一下這個單位對我的不離不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