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回頭看了去年寫的兩篇文章(戲劇導覽記一、記三),發現有些片段連自己都看不懂,難怪老是被朋友念要多點時間回到人間。想起當時主動毛遂自薦得到的這個機會,不僅開啟了這一年多以來的城市走導,也開啟了我觀看城市的另一種視野。如今居然有機會再辦第二次,就算時間卡在工作爆表的暑假,還是必須參與。
去年TWT籌辦戲劇導覽這個主題的時候,我剛開始試著走向戶外。對於導覽這件事,整個還處在「反正導室內那麼久導戶外應該也難不倒我」的自我感覺良好中。看到邱董寄來的招募信,傻傻地就報了名,然後收到額滿謝謝再聯絡,再然後又收到臨時出缺還有沒有興趣來。所以我就來了。而這麼一來,就走到了第二年。
第一年走時懵懵懂懂,所有的時間都拿來記內容、路線和劇本;到了第二年,才開始有時間觀察更多導覽以外的情形。一場導覽從策劃到成形可以簡單地只有一枚聽眾,也可以複雜到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對我這種從館裡走出來的城市鄉巴佬而言,這系列的導覽就屬於後者。
因為牽涉到的人事物很多,負責人約莫兩個月前就開始敲大家的時間。從前期的讀本、修改、對戲、試走;到後期的個排、整排、行前試導。活動開始的前兩週夜裡,一串人就這麼從商家休息時間開始走到捷運站休息。走在七點就熄燈的迪化街上,伴隨著越夜越活躍的小動物們,不知怎麼地就成了今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2016 戲在大稻埕 |
第一場戲劇導覽上演的當天,演員照例著裝吃飯等待,導覽員們也照例(?)開起便當會。魚肉米飯間,四五人一邊確認道具流程、一邊互相提醒。間或聊聊路上見聞或沒營養的新聞,默默地注意室外天色與即將啟程的時間。
待時刻一到,便各自上演。
2016 戲在大稻埕 |
這一年外導讓我對台北產生了很多感情。不管是愈走愈熟悉的固定路線,或是初次造訪的小街巷弄;你總是可以在熟悉的空間裡找到新鮮,在陌生的場景中遇見似曾相識。而隨著路走得越多,自己對空間似乎就越有感覺;光鮮亮麗的建築物底下是不是掩蓋著某族家徽、彎彎曲曲的道路底下是不是藏著蜿蜒河道、正在消失的天際線,還有多少年可以得見。
城市的改變一如時光流轉,只能任自己淹沒其中;個人能做的,大概也只有透過不斷地對人述說與自我記錄,留下此時此刻的這個存在。第二年的戲劇導覽結束了,謝謝來看戲聽導的親辜,謝謝不認識我卻找我合照的你們,也謝謝工作爆量卻永遠沒有極限的TWT團隊,以及促成天時地利人和的每一份力量。
下戲了;人生,我們繼續上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