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地接觸線上教學也有五六年了,除了教過、學過,也短暫管過一陣子。曾經以為我或許會就這麼轉進後台管理,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到現在竟還得再從頭參與一次線上培訓。儘管我百般不願意,還是只能乖乖把自己放在那個地方;就當做是複習學生生活,順便見見朋友吧!
主辦方不負盛名地填滿了所有的時間,充分地展現出各人的專精長才,聽得我眼花撩亂。後續的試教也緊湊地好像在看服裝秀,一份份的教學材料和師生互動讓人前翻後仰,心臟和身體都做足了運動。整個培訓相當充實而緊湊;但老實說,如果我是第一次接觸線上教學的老師,我真的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在短短幾天裡就達到主辦方的標準。
其實,線上教學在這幾年已經有不少老師都做出口碑了,認真想要培養自己這方面能力的人,都可以通過很多管道找到詳細的資訊。如果想要嘗試教學或累積經驗,也有一些機構長期在找人。所以這裡要歸整的,只是自己幾年以來的記憶,和最近這一次參與試教的感想。
以前在學校分享過,線上教學基本的不同就是工具的改變;從可見的教材教具,到被我們忽略的身體器官。在這個既存在也不存在的「教室」裡,鏡頭就是你的眼睛、滑鼠變成你的手;喇叭和音效卡,是你的喉嚨和耳朵。至於你,剩下的就是螢幕裡的一張臉以及臉後面的大腦一枚,準備隨時運作。
這畫面想像起來有點可怕,但科技就是這麼神奇;要就接受變化,不要就閃得遠遠的。
YCM@Yingge, Taiwan |
工具改變以後,跟著要改變的是技能。試想你在教學中不只熟悉的工具被換掉,連自己的器官都被機器取代;就像個重新投胎的寶寶一樣,是不是每一樣都得從頭學起?幸運的是我們已經活在科技世代裡,基本的打字視訊做投影片對我們來說應該都不太難。
那麼,難的是什麼?
我覺得,真正難的大概在教學技能、突發應變,和心理障礙三個部分。
第一個難點或許對一些已經有實體課經驗的華師來說比較大。一些我記得的回應諸如,少了摸得到的教具要怎麼做練習或活動;看不到活生生的學生要怎麼提問或糾音;或是沒有看著課本的同一頁,要怎麼教裡面的東西。
說實在,教學經驗這種事就像練車,不管是機車汽車腳踏車,都一樣是有輪子的東西。學第一樣的時候難免會緊張害怕;但只要學會一樣,其他的摸索一下多少也能會個七八成。而且騎車這種事,不放膽摔個幾次怎麼會學得好?記得把命留下就行了。
第二個突發應變,好像就比較難控制。畢竟線上教學很吃電腦設備,而電腦這種東西好用的時候很好用,水逆不好用的時候可是會把人逼到懸崖邊緣;只要寫過論文追過死線的,都知道電腦兇起來有多可怕。再加上,華師雖然什麼都要會,但也不是每個都會修電腦寫程式,遇到設備出問題的時候,真的就是一個欲哭無淚啊!
這一點我沒什麼說服力。本人本業學商,電腦雖然不精但基礎維修勉強尚可,所以有時候,我也很難體會其他同事們的哀嚎所為何來。不過經過實驗,簡單的邏輯概念還是可以被華師理解的。
電腦會出問題,不外是摔了會壞的硬體、操太兇會當機的軟體,再不然就是神出鬼沒看心情給力的網路。遇到狀況時,先提醒自己深呼吸,接著判讀問題來源,再對症下藥自己搞定或找外部支援。反正,最多就是花錢了事而已,又不會爆炸。
電腦會出問題,不外是摔了會壞的硬體、操太兇會當機的軟體,再不然就是神出鬼沒看心情給力的網路。遇到狀況時,先提醒自己深呼吸,接著判讀問題來源,再對症下藥自己搞定或找外部支援。反正,最多就是花錢了事而已,又不會爆炸。
最後一個心理障礙,我個人覺得最難,但也最容易。因為它既包含了上面兩個問題,而且彷彿還跟年紀(?!)有一點關係。線上教學之所以特別被提出來討論,除了它相對於實體課室來得晚起步,也跟人類文明發展有關係。對於那些經歷了一輩子實體課的教學者或研究者來說,線上教學就是一種特別的、不同於常態的形式,也因此需要被特別討論。
然而,如果我們看看科技世代長大的孩子,哪一個不是在小時候就開始接觸大人們所謂的「特別」,哪一個不是見到螢幕就把手指頭拿出來滑滑滑。因為我們把線上教學定義成了「特別」,所以我們也必須用「特別」的方法來對待。而當老師們心裡是這麼看這件事的時候,無論你有沒有這個意識,它就真的成為一種必須被特別處理的東西了。
這裡不是在說線上教學和實體課用一樣的教學方法就可以,也沒有任何要鼓勵小孩滑滑滑的意思。我只是想說,線上教學跟實體課一樣,都是教學;差別只在於形式與可及性的不同。兩者沒有誰好誰壞,也沒有彼此互斥的關係,自然也不應該存在誰特別誰普通的想法。
就像我們常回答學生的該學哪個字體最好、學哪套拼音系統說得最準;如果學生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學好或說好這個語言,這兩個問題根本沒有差異。再通俗一點,就像吃麵要用筷子,吃牛排要用刀叉;目的都是吃飽,差別只在你今天想吃什麼、口袋裡有多少錢、哪家餐廳離你比較近而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