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知道要教這門課沒多久,腦子裡就連結出了要給這個班取的代號;學期第一天,在課綱及其他都說得差不多之後,便揭板了這個連結。當下學生一陣又是驚豔又要故做嫌棄的喔喔喔鬼叫,但看得出來,他們應該也跟我一樣挺喜歡這個點子的。
謹記貴人學姐指點,這學期選了幾本和課程主題有關的書,給了字母班獨有的閱讀心得當成作業之一。雖然這幾年我自己的書單只能從論文庫裡漫無目的地瞎撈,但偶而還是會忍不住偷時間讀一點點自己想看的散文小說什麼的;這學期選給學生的書,便是這麼來的。
我想對於絕大多數的字母班學生們而言,這應該是他們第一次活生生遇到所謂「真正的」、「中文作家」寫的、「非新聞的」、「課本以外」的書籍。也因此,在他們理解了自己得看這些書裡的文章並且寫下心得時,大概連教室外面的國旗海也因為感受到了空氣裡的驚惶而被震動個不停吧!之後的幾次上課,各式各樣的細節陸續被學生們一問又問再三地問。我一邊耐心地一一解答,一邊高聲地對學生們信心喊話。回想起這個時期,我做得最多的大概就是以各種話語去除學生們的心理障礙,並在行進的課程中穿插一些能夠協助他們閱讀文章的技巧。
很快的,交第一篇心得的時間到了。學生們如期完成各自的試水溫心得文,並期待著我的回應。從這篇心得裡,我看得出學生們想證明自己努力閱讀過的痕跡;援引文中字句、列出作者姓名,我可以確切感受到每篇文章裡包含著想拿到高分的欲望。然而,過份援引也讓我發現部分囫圇吞棗的輸出,以及最重要的,比例過少的產自書寫者自身的心得。
我在多數的心得底下寫下提醒,給了分數,發還給學生。沒有人,即便是班上的半母語者也沒有,在這次心得中拿到想要的分數。
為了給學生們足夠的時間好好閱讀,每篇心得之間都間隔了一個月。而閱讀的篇數也不限定,只要能夠在讀了文章以後對內容產生共鳴並產出心得,讀多讀少都無所謂。有鑑於收到的第一篇心得多數只是把文章換句話說,第二個月裡,我開始把閱讀文章裡的部分內容放進正規課程。我挑選了小部分適合的詞彙與意旨,融進相關主題裡。這些成分或者以討論話題呈現、或者藏在講義內容中;每次遇到這些成分,我都不忘刻意地明示連結,並持續鼓勵學生們進行自我延伸。
第二篇心得陸續又被交上來了。這次,開始有人前進,但也有人退後了。那些前進的心得裡,雖然仍有半數以上維持著摘錄相當原文的形式,但真正的閱讀心得比例也開始增加,甚至有少部分開始以文章主題出發,向內找尋與自己有關的交集。回想起自己過去寫過的不知所云報告,學生們在這個月裡的進步其實已經開始讓我感覺望塵莫及了。
最後一個月,課程主題走進了比較軟的話題,也開始與閱讀文章搆得上邊了。我順勢結合其中一篇,並把該篇主題揉入講義成為關鍵理解的一部分,更大程度地加強了兩者的關聯性。或許是這樣的連結奏效了,也或許是前兩次的閱讀累積出了成效,又或許,單純只是這次的文章對了學生們的味。總之,在我看完學生們的第三篇心得後,我整個感動到幾乎要跳舞慶祝去了。這次交來的心得,摘錄比例少了許多,文長卻沒有因此變少。此外,超過半數的學生都以文章主題作為寫作基礎;其中幾個不只連結了自己的經驗,甚至寫出了對這個主題的看法。
想起學生們一開始的大驚失色,在經過了三次練筆之後就能夠寫出這樣的文章,真的很讓人驚嘆。我明白,這些文字或許只是學生們一邊murmur著到底要怎麼寫才拿得到高分、一邊交換著彼此的文章研究我的點評然後嘖嘖有聲,最後總結出一個可能命中我看文口味的預測而生出來的文字而已。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做到了這一切。包括克服閱讀真實材料的心理障礙、摘錄文章裡他們認為的佳句充塞版面、討論拿分策略並思考寫作邏輯,到最後以文章主題套用自身經歷,寫出我所謂「真正閱讀了文章以後產生的心得」。
如果這一切都只是學生們作戰成功的策略,那我也完全心服口服。
除此之外,這次設定的閱讀心得或許也是教學歷程中,少數幾次讓我這麼深刻感受到學生進步的經驗。當然,這只能算是短期的學習成果,未來學生們的中文會繼續往前或倒退嚕下山,只有學生們自己能決定。不過這次經驗不只證明了持續學習與善用策略的正向效果,連帶也成為「不在目標語國家學習也能進步」的成功案例之一。
雖然我離神奇的綠手指非常遙遠,但經過這幾個月才好不容易開出來的小花兒們,我衷心期盼他們都能長到吐露芬芳的那一天。
貼士:HTC產生器點這裡
字母班代號 :-D |
我想對於絕大多數的字母班學生們而言,這應該是他們第一次活生生遇到所謂「真正的」、「中文作家」寫的、「非新聞的」、「課本以外」的書籍。也因此,在他們理解了自己得看這些書裡的文章並且寫下心得時,大概連教室外面的國旗海也因為感受到了空氣裡的驚惶而被震動個不停吧!之後的幾次上課,各式各樣的細節陸續被學生們一問又問再三地問。我一邊耐心地一一解答,一邊高聲地對學生們信心喊話。回想起這個時期,我做得最多的大概就是以各種話語去除學生們的心理障礙,並在行進的課程中穿插一些能夠協助他們閱讀文章的技巧。
很快的,交第一篇心得的時間到了。學生們如期完成各自的試水溫心得文,並期待著我的回應。從這篇心得裡,我看得出學生們想證明自己努力閱讀過的痕跡;援引文中字句、列出作者姓名,我可以確切感受到每篇文章裡包含著想拿到高分的欲望。然而,過份援引也讓我發現部分囫圇吞棗的輸出,以及最重要的,比例過少的產自書寫者自身的心得。
我在多數的心得底下寫下提醒,給了分數,發還給學生。沒有人,即便是班上的半母語者也沒有,在這次心得中拿到想要的分數。
為了給學生們足夠的時間好好閱讀,每篇心得之間都間隔了一個月。而閱讀的篇數也不限定,只要能夠在讀了文章以後對內容產生共鳴並產出心得,讀多讀少都無所謂。有鑑於收到的第一篇心得多數只是把文章換句話說,第二個月裡,我開始把閱讀文章裡的部分內容放進正規課程。我挑選了小部分適合的詞彙與意旨,融進相關主題裡。這些成分或者以討論話題呈現、或者藏在講義內容中;每次遇到這些成分,我都不忘刻意地明示連結,並持續鼓勵學生們進行自我延伸。
第二篇心得陸續又被交上來了。這次,開始有人前進,但也有人退後了。那些前進的心得裡,雖然仍有半數以上維持著摘錄相當原文的形式,但真正的閱讀心得比例也開始增加,甚至有少部分開始以文章主題出發,向內找尋與自己有關的交集。回想起自己過去寫過的不知所云報告,學生們在這個月裡的進步其實已經開始讓我感覺望塵莫及了。
最後一個月,課程主題走進了比較軟的話題,也開始與閱讀文章搆得上邊了。我順勢結合其中一篇,並把該篇主題揉入講義成為關鍵理解的一部分,更大程度地加強了兩者的關聯性。或許是這樣的連結奏效了,也或許是前兩次的閱讀累積出了成效,又或許,單純只是這次的文章對了學生們的味。總之,在我看完學生們的第三篇心得後,我整個感動到幾乎要跳舞慶祝去了。這次交來的心得,摘錄比例少了許多,文長卻沒有因此變少。此外,超過半數的學生都以文章主題作為寫作基礎;其中幾個不只連結了自己的經驗,甚至寫出了對這個主題的看法。
想起學生們一開始的大驚失色,在經過了三次練筆之後就能夠寫出這樣的文章,真的很讓人驚嘆。我明白,這些文字或許只是學生們一邊murmur著到底要怎麼寫才拿得到高分、一邊交換著彼此的文章研究我的點評然後嘖嘖有聲,最後總結出一個可能命中我看文口味的預測而生出來的文字而已。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做到了這一切。包括克服閱讀真實材料的心理障礙、摘錄文章裡他們認為的佳句充塞版面、討論拿分策略並思考寫作邏輯,到最後以文章主題套用自身經歷,寫出我所謂「真正閱讀了文章以後產生的心得」。
如果這一切都只是學生們作戰成功的策略,那我也完全心服口服。
除此之外,這次設定的閱讀心得或許也是教學歷程中,少數幾次讓我這麼深刻感受到學生進步的經驗。當然,這只能算是短期的學習成果,未來學生們的中文會繼續往前或倒退嚕下山,只有學生們自己能決定。不過這次經驗不只證明了持續學習與善用策略的正向效果,連帶也成為「不在目標語國家學習也能進步」的成功案例之一。
雖然我離神奇的綠手指非常遙遠,但經過這幾個月才好不容易開出來的小花兒們,我衷心期盼他們都能長到吐露芬芳的那一天。
由白變紫的迷人小花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