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寫完雙十,這一篇會容易一點。沒想到每每只要才開篇竟然就舉指不前,而一擱手,就又延宕到今天;今天,也算是另一個值得紀念的十年吧!
十年前,因為一個陰差陽錯,正式離家一個人生活,正式離開爛熟瘋狂的社會,走進另一個培養出Marquez與Coelho式魔幻溫柔的世界。除了眼和心,我什麼都沒記得帶上。但也因為只帶上了眼和心,我就這麼,和美洲大陸結起了至今不散的緣。十年來,我從一個沒出過國的土包子,成為睡遍各式場所、內建旅行避險雷達,甚至懂得拗航空優惠的老鳥;我還從一個本來只能說破爛外語的mono-lingual,變成一個使用第二外語生活、第三外語旅行,甚至現在以母語當作職業的老師。
十年來,美洲這塊大陸瓜分去超過三分之一的日子,也毫無意外地佔據我這時期大多數的午夜夢迴。只是即便本人記憶力再高強,我想我也沒有辦法把這十年裡的改變用一篇文章就說清道明。之所以能形塑成今日的這個我、之所以能把腳下的旅程走到這裡來,這中間發生過許多足供書寫的大事。但無論如何相比,作為第一站的巴國生活創造、也留下了太多鮮明深刻的記憶;以它作為我個人的人生轉捩點之一,想來是當之無愧的。
巴國一趟帶給我的改變,除了自己,身旁老友們大概是感受最強烈的一群。而我這個當事人雖然同樣意識到這情況,卻也同時發現了自己並不願、也不怎麼想抹去這種變化的心情。就像是一塊曾經被塑過型的陶土,在日曬風乾時突遇驟雨,軟化後又重新被塑出另一個型。陶土身上留著每一道痕跡,無力改變;而比較幸運的我,身上留著每一道記憶,不想忘卻。
當然,並不是每個改變都是好的。不過這種關乎標準的事,只要不涉及人命或國家存亡,我都更願意把它視為一種個人獨有的性格或習慣來看待,而非只是過度簡化地歸納成非黑即白的兩個極端。並且,這種改變有時候其實承載了更多生命中的某種歷程,因而值得被紀念。最明顯的一點,在我身上,大概就是連自己發現時也驚訝的,不笑了的這個習慣。
在那個無法以語言充分溝通、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都天差地別的世界裡,肢體語言成為我最要的交流工具。而在所有肢體語言裡最友善也最全球通用的,毫無懸念地當然是笑容。從小就是個大笑姑婆的我靠著這性格賺取了許多好感與情誼,來到這個新世界,自然也是如法炮製。結果,是憨人再度自作聰明,掉進了文化差異的陷阱裡。
作為新世界裡的少數野生面孔,即便什麼都不做地只是站在那裡,都可以引來過量的視線。再加上一個零侵略性的羞赧笑容,就成了自己也沒意識到的揮之不去的麻煩源頭。街頭叫嚷、公車搭訕、過份親近的拉丁問候,甚至連走過店面也會被拉臂招攬......畢竟是原生地從未出現過的情景,本應沾沾自喜的情節發生在異地卻是讓我失去控制地惱怒不已。
為了避免這些,我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不笑,也開始收斂自己過於雞婆的毛病。出門前,我會再三提醒自己要記得冷面以對;在街上,我努力避開與陌生人的眼神接觸、努力控制自己見臉就笑的肌肉;交際時,我刻意忽略他人從言行裡透露出來的意願、也拒絕他人主動提供的超過社會關係的好處。
我想從很多角度來說,這個改變並不是一般人會認同的那種好。真的要說,談一些怎麼缷下審視人我的嚴苛標準、怎麼放寬認知成敗的狹窄定義,或者就連怎麼學著無視時間、放縱自己進行沒有實質效益的談天,都是更好的例子。但在這諸多的事例中,卻唯有這一件,是自己明確體會到如何被逼著改變的最深刻的經驗之一。
漫漫人生裡,很多變化是無從意識的。在某個時刻裡的「恍然大悟」,其實也就是突然意識到過去的某個小動作如何影響了如今境況的後知後覺。隨著時間過去,我越來越相信生命裡的每個發生皆有其因由。從何而來、往何而去,總會在某一天的某一個時刻裡,被自己給「恍然大悟」。
而我幸運地擁有這十年的奇幻旅程,也在開始的那一年得到最豐富的給予,以及更多隨之而來的機緣。感謝所有的相遇,感謝所有帶著我上路並且會持續下去的改變。
十年前,因為一個陰差陽錯,正式離家一個人生活,正式離開爛熟瘋狂的社會,走進另一個培養出Marquez與Coelho式魔幻溫柔的世界。除了眼和心,我什麼都沒記得帶上。但也因為只帶上了眼和心,我就這麼,和美洲大陸結起了至今不散的緣。十年來,我從一個沒出過國的土包子,成為睡遍各式場所、內建旅行避險雷達,甚至懂得拗航空優惠的老鳥;我還從一個本來只能說破爛外語的mono-lingual,變成一個使用第二外語生活、第三外語旅行,甚至現在以母語當作職業的老師。
十年來,美洲這塊大陸瓜分去超過三分之一的日子,也毫無意外地佔據我這時期大多數的午夜夢迴。只是即便本人記憶力再高強,我想我也沒有辦法把這十年裡的改變用一篇文章就說清道明。之所以能形塑成今日的這個我、之所以能把腳下的旅程走到這裡來,這中間發生過許多足供書寫的大事。但無論如何相比,作為第一站的巴國生活創造、也留下了太多鮮明深刻的記憶;以它作為我個人的人生轉捩點之一,想來是當之無愧的。
巴國一趟帶給我的改變,除了自己,身旁老友們大概是感受最強烈的一群。而我這個當事人雖然同樣意識到這情況,卻也同時發現了自己並不願、也不怎麼想抹去這種變化的心情。就像是一塊曾經被塑過型的陶土,在日曬風乾時突遇驟雨,軟化後又重新被塑出另一個型。陶土身上留著每一道痕跡,無力改變;而比較幸運的我,身上留著每一道記憶,不想忘卻。
當然,並不是每個改變都是好的。不過這種關乎標準的事,只要不涉及人命或國家存亡,我都更願意把它視為一種個人獨有的性格或習慣來看待,而非只是過度簡化地歸納成非黑即白的兩個極端。並且,這種改變有時候其實承載了更多生命中的某種歷程,因而值得被紀念。最明顯的一點,在我身上,大概就是連自己發現時也驚訝的,不笑了的這個習慣。
在那個無法以語言充分溝通、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都天差地別的世界裡,肢體語言成為我最要的交流工具。而在所有肢體語言裡最友善也最全球通用的,毫無懸念地當然是笑容。從小就是個大笑姑婆的我靠著這性格賺取了許多好感與情誼,來到這個新世界,自然也是如法炮製。結果,是憨人再度自作聰明,掉進了文化差異的陷阱裡。
作為新世界裡的少數野生面孔,即便什麼都不做地只是站在那裡,都可以引來過量的視線。再加上一個零侵略性的羞赧笑容,就成了自己也沒意識到的揮之不去的麻煩源頭。街頭叫嚷、公車搭訕、過份親近的拉丁問候,甚至連走過店面也會被拉臂招攬......畢竟是原生地從未出現過的情景,本應沾沾自喜的情節發生在異地卻是讓我失去控制地惱怒不已。
為了避免這些,我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不笑,也開始收斂自己過於雞婆的毛病。出門前,我會再三提醒自己要記得冷面以對;在街上,我努力避開與陌生人的眼神接觸、努力控制自己見臉就笑的肌肉;交際時,我刻意忽略他人從言行裡透露出來的意願、也拒絕他人主動提供的超過社會關係的好處。
我想從很多角度來說,這個改變並不是一般人會認同的那種好。真的要說,談一些怎麼缷下審視人我的嚴苛標準、怎麼放寬認知成敗的狹窄定義,或者就連怎麼學著無視時間、放縱自己進行沒有實質效益的談天,都是更好的例子。但在這諸多的事例中,卻唯有這一件,是自己明確體會到如何被逼著改變的最深刻的經驗之一。
漫漫人生裡,很多變化是無從意識的。在某個時刻裡的「恍然大悟」,其實也就是突然意識到過去的某個小動作如何影響了如今境況的後知後覺。隨著時間過去,我越來越相信生命裡的每個發生皆有其因由。從何而來、往何而去,總會在某一天的某一個時刻裡,被自己給「恍然大悟」。
而我幸運地擁有這十年的奇幻旅程,也在開始的那一年得到最豐富的給予,以及更多隨之而來的機緣。感謝所有的相遇,感謝所有帶著我上路並且會持續下去的改變。
La Vida Mia en Panama, 2003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