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班結束,難得有時間與朋友午餐,席間問題讓我忍不住加入討論。
「什麼性格的華語老師可以教得最好?」
朋友們討論得沸沸揚揚,但我卻聽得驚驚顫顫。根據他們的看法,一個好的華語老師首先得要擁有很堅實的專業知識,最好是從頂級學校畢業的。另外要是有海外的教學經驗也能加分,畢竟過過水的怎麼樣也比較有說服力。
除此之外,好的華語老師還要懂得看學生,知道哪些學生適合哪種學習風格,然後根據他們的喜好改變自己的教法。而且,一定要肢體誇張、表情豐富、活力充沛,才能鼓勵學生們學習。最重要的是,情緒一定得八風吹不倒,就算學生來跟妳討價還價或哭倒長城,也不可以心軟或隨之起舞。
「這樣,大概就可以教得不錯了。」
真是見鬼了。
這就好像看慣了電影女明星的身材,然後拿著她的標準衡量你旁邊陪你坐在沙發上看電影吃零食的女朋友一樣。要是一份工作只以學歷與性格作為衡量的標準,那像我這種專科插大又不是語言本科系的老師,是要去吃土嗎?
我一直相信教學是一種技能,就跟任何工作一樣,只要願意投入時間、專注地學習,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如果你的性格剛好符合這份工作所需的能力,那可能有助於讓你更快上手;但如果你像動物方城市裡的茱蒂一樣想挑戰社會常規,勇氣與練習也能造就完美。
第一力-培養對學生的觀察力
很多人以為只有台灣學生不願意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其實外國學生也差不多。學生點頭說了「懂」,其實不一定是真的懂。如果您看不出來學生回答的真偽,沒關係;不過學生之間的化學反應,一定要特別小心觀察。
課堂活動免不了要分組練習,但這個組如果分不好,不但直接影響練習成效,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的後續麻煩。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有些學生像素色衣款,搭配什麼都萬年不敗;但有些學生有獨特的剪裁或色彩,需要更多心思來搭配才能顯出他們的價值。
要是你的觀察天線一直沒開,沒發現這個情況並加以處理,那不是很浪費學生的天賦嗎?
第二力-設身處地的感受力
這一力很容易體會,但我覺得很不容易內化。如果你有過在外地旅行的經驗,只要想想在外地時孤苦無依的情境就明白了。當你在異鄉生病、遇到差勁的人事物時,會不會看著手機通訊錄卻感覺求救無門?會不會想,要是在台灣我就可以怎樣怎樣......
這就是學生在這裡每.天.都.會.經歷的,最基本的感覺。雖然這種心情會隨著在台時間拉長而減少,但除非是特別積極主動的學生,大部分我知道的都只在自己熟悉的圈子裡走動。要是比較不擅長人際關係,也許就只能每天等在螢幕前,依靠遠方的親友通訊了。
要如何增強自己的感受力呢?說實在,我也不是專家。但凡事有方法,只要多練習應該不會錯。你可以先從生活中自己有感覺的事著手,比如看戲、唱歌、逛老街等。從這些事裡觀察自己為什麼會受感動,再把它系統化成適合自己的方法,持續練習。
就跟鼓勵學生學中文一樣,總有一天學得會的。
第三力-臨場反應的應變力
這一力我認為不獨是華師,也是每位江湖人士最需要的一力。課堂裡需要應變的情景有哪些?舉凡教學設備不乖、檔案講義忘記帶、學生出席率超不佳,就連之前的萬安演習教室得配合關燈,每一項都需要老師的應變力哪!
以我自己來說,應變力完全是被逼出來的。從學生時期當上活動場控開始,到後來拍影片必須生演員生道具、後來開始教課要設計教學流程,接著又有導覽必須面對群眾。每一次的當下,都有不同的問題等著我;但每一次的面對,也都帶給我更多的戰力。有時候你會做得不好,但同樣的動作練習八百次,總有一次會達標吧!
想要成為華語老師嗎?先從這三力開始練習吧!
「什麼性格的華語老師可以教得最好?」
朋友們討論得沸沸揚揚,但我卻聽得驚驚顫顫。根據他們的看法,一個好的華語老師首先得要擁有很堅實的專業知識,最好是從頂級學校畢業的。另外要是有海外的教學經驗也能加分,畢竟過過水的怎麼樣也比較有說服力。
除此之外,好的華語老師還要懂得看學生,知道哪些學生適合哪種學習風格,然後根據他們的喜好改變自己的教法。而且,一定要肢體誇張、表情豐富、活力充沛,才能鼓勵學生們學習。最重要的是,情緒一定得八風吹不倒,就算學生來跟妳討價還價或哭倒長城,也不可以心軟或隨之起舞。
「這樣,大概就可以教得不錯了。」
我適合當華語老師?!(photo credit:小卡) |
這就好像看慣了電影女明星的身材,然後拿著她的標準衡量你旁邊陪你坐在沙發上看電影吃零食的女朋友一樣。要是一份工作只以學歷與性格作為衡量的標準,那像我這種專科插大又不是語言本科系的老師,是要去吃土嗎?
練得出來的教學三力
我一直相信教學是一種技能,就跟任何工作一樣,只要願意投入時間、專注地學習,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如果你的性格剛好符合這份工作所需的能力,那可能有助於讓你更快上手;但如果你像動物方城市裡的茱蒂一樣想挑戰社會常規,勇氣與練習也能造就完美。
第一力-培養對學生的觀察力
很多人以為只有台灣學生不願意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其實外國學生也差不多。學生點頭說了「懂」,其實不一定是真的懂。如果您看不出來學生回答的真偽,沒關係;不過學生之間的化學反應,一定要特別小心觀察。
課堂活動免不了要分組練習,但這個組如果分不好,不但直接影響練習成效,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的後續麻煩。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有些學生像素色衣款,搭配什麼都萬年不敗;但有些學生有獨特的剪裁或色彩,需要更多心思來搭配才能顯出他們的價值。
要是你的觀察天線一直沒開,沒發現這個情況並加以處理,那不是很浪費學生的天賦嗎?
第二力-設身處地的感受力
這一力很容易體會,但我覺得很不容易內化。如果你有過在外地旅行的經驗,只要想想在外地時孤苦無依的情境就明白了。當你在異鄉生病、遇到差勁的人事物時,會不會看著手機通訊錄卻感覺求救無門?會不會想,要是在台灣我就可以怎樣怎樣......
這就是學生在這裡每.天.都.會.經歷的,最基本的感覺。雖然這種心情會隨著在台時間拉長而減少,但除非是特別積極主動的學生,大部分我知道的都只在自己熟悉的圈子裡走動。要是比較不擅長人際關係,也許就只能每天等在螢幕前,依靠遠方的親友通訊了。
要如何增強自己的感受力呢?說實在,我也不是專家。但凡事有方法,只要多練習應該不會錯。你可以先從生活中自己有感覺的事著手,比如看戲、唱歌、逛老街等。從這些事裡觀察自己為什麼會受感動,再把它系統化成適合自己的方法,持續練習。
就跟鼓勵學生學中文一樣,總有一天學得會的。
第三力-臨場反應的應變力
這一力我認為不獨是華師,也是每位江湖人士最需要的一力。課堂裡需要應變的情景有哪些?舉凡教學設備不乖、檔案講義忘記帶、學生出席率超不佳,就連之前的萬安演習教室得配合關燈,每一項都需要老師的應變力哪!
以我自己來說,應變力完全是被逼出來的。從學生時期當上活動場控開始,到後來拍影片必須生演員生道具、後來開始教課要設計教學流程,接著又有導覽必須面對群眾。每一次的當下,都有不同的問題等著我;但每一次的面對,也都帶給我更多的戰力。有時候你會做得不好,但同樣的動作練習八百次,總有一次會達標吧!
想要成為華語老師嗎?先從這三力開始練習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