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這場演講由主持人洪震宇老師策劃,故事工廠創辦人兼導演的黃致凱編劇主講。兩個小時的內容非常充實,滿滿兩頁的筆記裡句句都是重點,連想畫螢光棒都不知道該挑哪裡下手。而且隨著演講的內容,我才赫然發現故事工廠的戲自己竟然差不多都看過了,充分證實看戲的癮頭果然只會越來越大啊!
<白日夢騎士>、<散戲>節目單 |
或許因為黃編大部分的戲都看過了,整場演講都特別
演講中,讓我最有感覺的都是近來佔生活比重明顯的部分,像是看戲、溝通,和夢想。而其中的共通點,又全部指向我們日常最容易碰到的難題:選擇。
如何選擇,以及選擇以後如何發展,似乎成為貫穿整場演講的精髓。
如何選擇,以及選擇以後如何發展,似乎成為貫穿整場演講的精髓。
英雄啟程前的難關:選擇
黃編身兼劇團創辦人及導演,比起一般編劇更能看透進場觀眾的心情。他說,觀眾之所以來看戲,是想要在戲裡看到自己。正如同我選戲也會跳開一些好評爆棚,但與我過往人生沒有關聯的戲一樣;沒有共鳴,台下的我充其量就只是個存在現場的活體,而非故事中的任何一角。
戲能反映人生,但人生無法像戲一樣重來,因此我們對人生選擇總顯得特別小心翼翼。而觀眾買票進場看戲,有的是來與部分的自己和解;有的,則是來看現實生活中無法企及的那個自己,在舞台上美夢成真的結局。也所以,儘管故事不變,但每次的敘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唯一場。
Ice cream stand @ Granville Island, Vancouver |
其次,黃編提到溝通的層次。戲劇與其他技能一樣都是專業,但專業如何呈現,就是個人的選擇。你可以脫俗地用專業對專業,也可以媚俗地卯力迎合市場;或者,選擇通俗的形式,傳達你想說的話。溝通是兩個端點之間的思想交換,通俗要通得漂亮,也是一種本事。專家把專業說得淋漓盡致是理所當然,但要把專業說到老少皆懂,甚至能夠應用,那才是真的高竿。
這個道理,我在近來參加過的不少神人課程裡早已不斷見證。如今聽到連舞臺劇出身的黃編都這麼說,可見水牛牽到北極也還是水牛。不管在哪個領域,是人都需要溝通,每個人都可能說服或被說服;如何讓人們接受你的看法,如何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都是人生中不斷出現的考題。
夢想與死亡,你的選擇
最後,黃編用創團作<白日夢騎士>極致地說出了夢想的重要。如果實現夢想的代價是死亡,你的選擇會是什麼?
說實話,三年前看戲的時候,我處在一個歸子的漂浮狀態,除了幾個刺激視覺的畫面殘存之外,只記得自己感覺戲裡的主角真傻。為了一個看起來可能沒什麼機會成真的夢想堅持,結果引來後續的一大堆莫名其妙事件,值得嗎?
但是,看看現在的我,怎麼好像活脫脫就是主角的翻版?!
教了這麼些年,很多歷時悠久的難解沈痾,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後來越看越不舒服。而我直到現在才總算想清楚,就算一個人能力有限、就算改變激不出長久的漣漪,但就這麼放過能做的不做,我會後悔死。這種感覺,大概就跟戲裡主角在最後願意勇敢一次的心情類似吧?
謝謝促成這場演講的所有力量,以及最後的最後,講者秀出來的謝幕投影片。
「把世界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
在這個不存在完美也不足夠美好的世界裡,至少我們還有故事,至少我們還有選擇;至少,我們還可以改變。而我們只要提起勇氣、做出選擇、開始改變,英雄的故事就開始了。
說實話,三年前看戲的時候,我處在一個歸子的漂浮狀態,除了幾個刺激視覺的畫面殘存之外,只記得自己感覺戲裡的主角真傻。為了一個看起來可能沒什麼機會成真的夢想堅持,結果引來後續的一大堆莫名其妙事件,值得嗎?
但是,看看現在的我,怎麼好像活脫脫就是主角的翻版?!
教了這麼些年,很多歷時悠久的難解沈痾,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後來越看越不舒服。而我直到現在才總算想清楚,就算一個人能力有限、就算改變激不出長久的漣漪,但就這麼放過能做的不做,我會後悔死。這種感覺,大概就跟戲裡主角在最後願意勇敢一次的心情類似吧?
謝謝促成這場演講的所有力量,以及最後的最後,講者秀出來的謝幕投影片。
「把世界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
在這個不存在完美也不足夠美好的世界裡,至少我們還有故事,至少我們還有選擇;至少,我們還可以改變。而我們只要提起勇氣、做出選擇、開始改變,英雄的故事就開始了。
留言
張貼留言